工薪階層理財的六大必殺技 |
發布日期:2004-9-23 9:2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來源:中國社會報
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理財已逐步成為決定和影響人們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如何使人們都能真正地成為投資理財的好手,首先要樹立新的觀念和認識,從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出發,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認識到投資理財與自己生活的直接關系。 觀念一: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說,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庫”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 觀念二:理財重在規劃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工作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于消費享受,或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在金錢游戲中打滾,失利后不是頹然收手,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就是落得后半輩子悔恨抑郁再難振作。 理財專家認為,一生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蹉跎歲月之后老來嗟嘆空悲切。 觀念三:不良理財習慣可能會使你兩手空空 月頭領薪水時,錢就像過節似的大肆花,月尾時再苦哈哈地一邊縮衣節食,一邊盼望下個月的領薪日快點到,這是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尤其是初入社會經濟剛獨立的年輕人,往往最無法抗拒消費商品的誘惑。 對許多老百姓來說,要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才是正確的理財法,實行自我約束,每月在領到薪水時,先把一筆儲蓄金存入銀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購買一些小額國債、基金。這種“強迫儲蓄”的方式也是積攢理財資金的起步。 觀念四:沒人天生是高手 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借口回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于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系,一旦被迫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嘆沒有處理能力。 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學習與在實踐中總結才是重點。 觀念五: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里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柜里以防不測。而有人因當前流行什么,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的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于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缺乏分散風險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發達和加入WTO、國際市場的大開,國人的投資渠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理念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于是“投資組合”的觀念應運而生,目的既為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平穩地創造財富。 觀念六:管理好你的時間勝于管理好你的金錢和財富 有人擅于“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干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錢財失去尚可復得,時間卻是“千金喚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 “忙”、“沒有時間”只是借口而并非真實,如果聰明才智相仿,而工作時間比別人長,績效(薪水、所得、職位、成就)卻不比別人好,那就該好好檢討,是不是沒有充分發揮時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