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比起書畫市場的高潮迭起,古玩拍賣的熱點并不多,但難能可貴的是,筆筒作為古玩收藏中的“小器”,卻引起了市場廣泛的關注,其中在中國嘉德2004年春拍中,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圖大筆筒,以121萬元成交,成為了目前拍賣市場上成交價第二高的瓷質筆筒;在北京翰海2004年拍賣會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賢筆筒,成交價達到了110萬元,緊隨其后。
筆筒雖是文玩小器,若要細心收藏,也可形成系列,蔚為壯觀。在拍賣市場上,筆筒并不少見,而且材質也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材質之間判斷價值高低的標準也各不相同。目前在拍賣市場上,成交價格最高的是明·浮雕魚龍海獸紫檀筆筒,在2003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它的成交價達到了209萬元。它的高價成交其實顯示出以木質、竹質、玉質等雕刻為主的筆筒中,除了關注筆筒本身的質地,如木質筆筒中紫檀、黃花梨,玉質筆筒中的白玉等,最重要的就是雕工。同樣是在中國嘉德的2003年秋拍中,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的成交價達到了110萬元,這完全顯示了雕工對于筆筒價值的重要性。如果一只筆筒既有好的材質,又有極佳的雕工,創出高價,自然不足為奇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質之外,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數量最大的就是瓷質筆筒,其中又尤以清康熙的青花筆筒為最,同時清其他時期的筆筒以及明代的青花筆筒也經常出現在拍賣會上。除了要看胎、釉的質量外,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青花的發色,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從一般情況來看,在瓷質筆筒中,以人物為主的青花筆筒價格比山水要高,這主要是人物比較難畫。同時,在康熙的筆筒中,還有撰寫古代名文的,如《滕王閣賦》《歸去來辭》《蘭亭序》《赤壁賦》等,在2002年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就曾以55萬元成交過一只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賢臣頌筆筒。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點,還有一點對于所有的筆筒都適用,那就是筆筒的器型要特別,以此次創出瓷質筆筒成交第二高的青花嬰戲圖大筆筒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并不僅僅在于青花青翠艷麗,所繪88個童子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更為重要的是,它是為目前所見瓷制的最大型筆筒,而且底部堆塑獨角獸首形足,非常難得一見。
無獨有偶,在年初翰海舉行的拍賣會上,也有兩只罕見的筆筒創出了高價,其中清乾隆仿竹夔龍紋筆筒,估價25萬至35萬元,成交價為60.5萬元;明宣德·銅牛首筆筒,估價10萬至15萬元,成交價為60.5萬元。前者以瓷器來仿制竹質筆筒,顯得栩栩如生,后者則以牛首為之,別具一格。
筆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既有藝術價值又有使用價值的藝術品。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筆筒的收藏市場將更加廣闊。 (方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