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來,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1000多個技術成熟、市場前景廣闊的發明成果在展會亮相。“一個專利一桶金”,對個人創業者來說,以投資專利發明的方式來開創一番事業,挖到自己的“一桶金”并非遙不可及。
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對于專利走向市場的轉化工作更為重視。從去年開始,上海就不定期舉辦專利集市,在投資者與發明者之間搭起了橋梁。夜光式自行車安全行李箱、多功能拐杖、專門消除吸煙“黃牙斑”的藥、適宜雨天騎車用的安全雨帽披、趣味網球板……這些專利產品開發權要拿到手,大多只需5萬元至10萬元,“門檻”并不很高。
如果你覺得5萬元還是較大數目的話,那么用1分錢買20項專利,你是否動心呢?據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有關人士介紹,在專利投資領域有免費“金礦”,即“失效專利”,也就是已過了保護期,向社會公開的專利。由于專利注冊時,都會將有關技術要點詳細羅列,因此一旦過了保護期,這些專利的二次開發就顯得較簡單了,只需“按圖索驥”就行了。失效專利并不等于是無效專利,雖然專利技術會由于種種原因而失去保護,但其技術與市場價值卻并未失效,仍然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和應用價值。目前有關的專利咨詢機構都有“失效專利”的備查目錄,可以供有意投資者查詢,而此類專門的光盤,可以讓你僅花1分錢就買到20項專利。
專利“殿堂”誘惑力如此之大,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想邁進這座“殿堂”,需要做哪些準備呢?有關專家認為,無論專利產品是多么精巧,多么別出心裁,關鍵還要看如何把專利發明轉化成具有回報效益的生產。投資人一般不懂技術,因此專利轉讓成功可能性較小,大多數專利是結合市場實際轉讓成功的,從目前世界上投資專利的趨勢看,大多數投資者還是傾向于對已較成功的項目追加投資。
專家提醒初涉專利領域的投資者,一定要注意《專利證書》在法律上只是推定專利權有效,況且大部分非職務發明者手里持有的只是一個反映其技術構思的樣品,并不能肯定專利有效。這類技術構思,很可能在實施中會被推翻,或者要進行進一步完善開發。更重要的是,一個樣品在成為商品前,要進行小試和中試,一些制造工藝中存在的問題,常常出乎發明者的預料,有時甚至會推翻發明者在專利申請文件中記載的技術方案。因此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最好是與專利發明人共同合作,讓發明者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可以批量生產的技術之后,再進行全面投資。
如何利用“含金量”猶存的失效專利呢?有4種思路可循:直接將失效專利轉化為生產力,通過失效專利了解市場動態,對失效專利進行二次開發,作為購買專利時討價還價的工具。
失效專利中會有一部分是因為本身沒有市場開發價值,因此投資者一定要事先對項目的技術含量、生產成本等進行全面評估,著重要看市場需求怎樣,要作一番詳細市場調研。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