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3月開始,美元就似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在一個沒有把手的滑梯上不停地下滑,一年半多的時間內,就被歐元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師弟從0.86一路追到將近1.23。美元的大幅持續貶值,不僅使外匯市場顯得“兵荒馬亂”,讓人們更為感到擔憂的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其貨幣的持續大幅貶值,是否代表著美國經濟復蘇的乏力?
現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是,美國的貿易及財政雙赤字,尤其是近乎災難性的財政赤字,是美元貶值的根源。而美國繼續保持45年來的低利率,也被視為美元貶值的重要影響因素。另外,伊拉克戰爭結束后余音的繚繞不去,也成為了隨時困擾美元的定時炸彈。在種種深層原因的剖析下,美元似乎已經注定要跌跌不休,更有人大膽預期,美元接近崩潰的邊緣。
但事實上美元不可能“倒掉”。筆者注意到,盡管雙赤字是美國一項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但雙赤字的解決,從根本上有賴于國家經濟的恢復。而從美國今年第三季度的經濟發展態勢看,美國經濟增長率達到8.2%,這是1984年第一季度增長9%以來,美國經濟單季增長的最大漲幅。與此同時,美國股市持續大漲,居民投資熱情開始恢復;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顯著回升;企業投資也出現了實實在在的增長,美國經濟已經具備了強勁復蘇的諸多基本特征。
至于美元的貶值,我們也應注意這樣一個現象,就是美元脫離了美國股市獨自走向了另一端。有專家分析,這種反常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元的貶值包含著政策原因,因為美元的貶值可以令美國經濟享受到諸如刺激出口等諸多實質性好處。目前市場普遍公認,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已經只剩下一句口號了。
美元的貶值,總的來說應該只是階段性經濟格局的表現,并不能代表一種永久性的現象。拋開所有的經濟數據想一想,也能明白這個道理。美國盡管經歷了兩年多的經濟衰退,但依然占據著全球經濟的一半份額,美元仍舊是全球范圍的主要支付貨幣。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元的“倒掉”,就意味著全球經濟的崩潰。即使美國放任這樣的情況出現,世界各國也不會坐視不理;假使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意味著的也就不僅僅是一種貨幣的“倒掉”了。
摘自《投資理財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