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墻,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了,越想越危險.于是她一見到有人從墻邊走過來,就大聲提醒對方:”那堵墻就要倒了,繞遠點走,.”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墻根走了過去.那堵墻卻沒有倒下,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勸告.就這樣,一晃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從墻邊走過,均未遇到危險.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眼看就要倒了的,怎么回事呢?她不由自主地走到墻根下仔細觀察起來,然而就在此時,高墻終于轟然倒塌了,老太太被淹埋在磚石灰塵之中,氣絕身亡了。
老太太的感覺沒有錯,洞燭先機,明察秋毫,居安思危,具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老太太規勸和提醒路人的語言和行為也沒有錯,與人為善,善意勸告,反復提醒,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老太太最后的行為卻錯了,該倒不倒,時間未到。老太太缺乏最后的耐性,放松了高度戒備心理,親臨觀察,以身試墻,反而招致殺身之禍。的確讓人嘆惜不已。“高墻倒塌”現象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有發生,股市中更是不乏其人其事其景。某些股民感覺甚佳,在股價高砌之際便能感覺到傾倒的危險,于是乎大叫:“危乎高哉!”并立刻四處奔告,規勸人們“離遠點”,“小心點”,“賣掉點”。這與老太太勸告路人的行為十分吻合。但當高企的股價并未如高墻一般倒塌時,他自己卻又因忍不住寂寞而進入市場去看個究竟,結果此刻高企的股價猶如高墻般轟然倒塌了,他反而成為受難者,這與老太太親臨現場而遇難又有何二異?
提醒別人往往很容易,很清醒,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但必須學會自我提醒。
來源:和訊 作者: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