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沖動的控制和利用 |
發布日期:2004-4-20 10:5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
賺錢是所有股市投資人的最崇高的目標,如果有人說,來股市只是為了練練手,賺錢賠錢無所謂,那大多是對自己投資失誤的解嘲。賺錢作為終極的目標,往往成為投資者眼光最集中的“焦點”,因此很容易被人為放大,再放大,放大了之后,就會產生心理的偏差,進而是判斷的偏差。
有朋友在進入股市的初期,不敢貿然行動,就進行模擬操作。就是30萬元資金,先只動用1萬元操作。結果,還挺滿意,覺得自己還行,于是全盤實戰。實戰的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成功遠遠小于模擬,而失敗又遠遠大于模擬。于是嘆息:手氣不好,運氣不好。其實,運氣手氣確實重要,也存在,但是,模擬的好于實戰,這首先是心理上的因素在起作用。盡管模擬的時候,和實戰的方式差不多,但是賠錢的時候心情大不一樣。模擬賠錢,雖然不舒服,還不至于心痛,關鍵是總結經驗,贏的要求沒那么急切;而實戰就不一樣,贏的要求就特別的高,一旦賠錢,心態受挫,心性受到干擾,自然影響判斷。
于是在現實操作中,賺錢的沖動就隨時干擾著你的判斷。
比如現在的行情,大盤每天都跌幅很大,但是每天都有大漲的股票。按照理性的方法,在這樣急跌市場的中途,你如果沒有比較大的把握,參與的時候要特別的小心,因為一旦出現失誤,可能在一個小時之內讓你損失5%,甚至更多。大跌的股票可能還要繼續大跌,大漲的股票可能忽然轉為大跌。弄不懂就看,看不懂就玩,只有在大盤出現大跌放巨量的時候,或者跌幅累計較大的時候——比如再來一兩根大陰線,才可以嘗試動手。因為畢竟,現在大盤還是處于牛市格局中。牛市的特征極是漲的慢,跌得快。相反,如果每天縮量陰跌,那參與的價值也就不大了。
最近有幾位朋友,對我說:明明某股票漲的不錯,也有機構吸籌的跡象,但是我不敢買,不買他就表現不錯;忍不住買進,結果一下子就套死了,這是怎么回事?
我說,你的資金肯定不大。大資金在吸籌的時候,希望一邊吸納,股價還有下跌,這樣可以使自己的成本逐漸降低。因此,在這樣的下跌中,有一些大資金確實在吸納。但你的資金少,一口吃個飽,那就不一樣。比如你在11元吃進某股,30萬元滿倉,成本價在11元以上;人家3000萬資金,在11元吃進300萬元,然后在下跌中不斷吸納,到了10元已經吸納2/3,然后再上漲途中一路吸納到11元之上,均價10.5元,結果,人家已經賺錢,你才保本。因此,小資金和大資金,在吸籌的操作上往往是方向相反的:小資金喜歡在上漲的途中吸納,因為下跌的時候不知道要跌到哪里。看懂了方向,膽子大了,就吸納;大資金不然,本輪行情的主流資金,在2003年上半年就動手了,一直到年底,才開始發動行情,而發動行情的途中,他們依然在不斷地吸籌,這就是大資金。而幾千萬的中等資金,則喜歡在股價呈現低估,主力資金已經在悄然吸納的時候,跟著吸納,這樣節省時間,短平快地賺錢。
現在的問題是,不論是中等資金,還是小資金,都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吸納的時機。如果你在調整的初期開始吸納,價格明顯太高,雖然是牛市,成本的因素也是要特別考慮的。何況,任何時候風險都要第一重視呢?調整的勢頭衰竭了,你買進,即便有風險,也不會很大。同樣的關鍵,就是要控制賺錢的沖動。別聽說某股有利好,也不顧大盤的疲弱,只想著賺錢,就沖進去。即便你沒有買進,股價上去了,也不必后悔,主要考慮概率,控制風險。賺錢的欲望要用理性的韁繩來束縛,不可以沒有,但不可以泛濫。
相反,我們可以利用人性的這個弱點,在大眾都容易產生賺錢沖動的時候,我們考慮適當減倉或者退出——每次大盤到了階段性頂部的時候,都是大眾最瘋狂搶盤的時候;在大眾都恐慌拋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來撿一點便宜——每次大盤到了階段性底部的時候,恰恰就是大買家動手的時候。 來源:上海金匯 作者:野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