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舉行的一次錢幣拍賣會上,一枚清代祺祥通寶寶鞏局小平銅錢從3萬元的價格起拍,落槌價竟高達21萬元,創下了小銅錢成交價新紀錄。
“天價小錢”的現身,再一次證明了錢幣收藏的魅力——是愛好,更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投資途徑。
古錢幣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從貝幣、刀幣,到銅錢、銅元和銀元,古錢幣伴隨著這個文化古國的腳步走過了4000多年。古錢幣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歷經歲月滄桑,存世數量稀少,也不僅因為設計精巧、鑄造技術高超,更因為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它記錄著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文化、科技的發展和變遷。
在上海拍出“天價”的那枚小錢,就蘊涵著一段豐富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7月,咸豐皇帝病死熱河,遺命肅順等八大臣輔政,改元祺祥并下令在京等處鼓鑄祺祥新錢。不料,八大臣奉慈禧太后懿旨扶靈柩進京后,被恭王、醇王等逮捕下獄,慘遭殺身之禍。慈禧下令廢祺祥年號,改元同治并“垂簾聽政”。祺祥錢在試鑄階段即告夭折,其鑄量自然有限。特別是某些地方局錢及樣錢、母錢,更是稀若星鳳。如甘肅省在省會鞏昌府設寶鞏局鑄錢,以往僅見寶鞏局的祺祥通寶小平及祺祥重寶當十錢各一枚,被譽為孤品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民間根本見不到其蹤影。
今年年初,這枚寶鞏祺祥小平突然在上海拍賣會上現身,且品相級別均超過前一枚,屬樣錢、母錢性質。這引起了全國錢幣收藏界的關注,北京、蘭州等地的藏家不遠千里趕來一睹真容。在隨后舉行的拍賣會上,神秘買家一舉擊敗所有競爭對手,并當場付清錢款,帶著這枚珍品悄然離去。
實際上,在錢幣天地里還有不少珍品值得收藏投資。據專家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等因年代久遠,比圓形錢更稀少而價貴;“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所鑄錢幣,如宋欽宗時期的“靖康通寶”和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后所鑄“永昌通寶”,因鑄量少、流通時間極短而倍顯珍貴;存世數量較少的錢幣,如唐代叛將史思明占領洛陽后鑄造的“得壹元寶”和“順天通寶”,同樣頗得藏家青睞。另外,用金、銀等貴金屬,以及白銅等精制而成的宮廷錢幣,也是極具收藏價值的珍品。
上海知名文物鑒定專家孫仲匯表示,在各文物門類中,字畫、古玩等近年來價格陡漲,投資空間已十分有限,惟有古錢幣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價值。但孫仲匯同時提醒,時下古錢幣造假者眾多,因此收藏投資古錢幣需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較強的鑒賞能力。(新華網 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