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居民生活的影響,我認為全球危機的殺傷力不大,我國經濟整體增速不會低于8%。首先,一定的增速才能保障就業;其次,我國處于城市化進程中期,兩位數的增長才能保證進程不中斷;再次,國外居民資產收益占總收益一半,但我國至少95%的居民受益來自于工資。
董登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盡管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美國次貸危機不會正面直接沖擊中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但由于美國、歐盟及日本均為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因此,當這些地區直接受到美國金融危機沖擊時,經濟衰退成為不可避免,為此,中國的出口貿易將會受到較大影響。此外,在中國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在60%以上,美國金融危機及美元貶值均會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巨大的損失。
王自生:中國這幾年一直保持在10%的經濟增長,又有奧運拉動經濟,相比而言,在全球還算最好的,但10%能否保持長期持續?目前難以確定。經濟全球化會使我們國家的經濟受到影響,如外需減少,外資撤離等會有影響,但不會很嚴重。目前危機的影響力已經釋放一大部分,需1年之后再看有無復蘇跡象。
龔益鳴:更進一步說湖北經濟,湖北作為中部省份,對出口依賴較少,相對于沿海,受影響也較小,我對湖北的經濟發展保持樂觀。今年上半年,湖北GDP增幅達13.4%,預計明年仍可維持,大可不必恐慌。今年8萬家中小企業倒閉,6萬多家在沿海。1-8月湖北工業增加值為27%,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均已下降至個位數,最少的僅5%。
對湖北來講,最大的影響是明年新開工項目會有所減少。我省現代化農業開發剛起步,應該抓住機遇,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武漢城市圈建設近2萬億元的投入,能帶動上百萬的就業,進一步深化市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也仍有市場,比如機電產品。可以說,中國救世界,湖北大有可為。
關鍵詞:財富攻守
適度調整高低風險資產的比例
王自生:無論經濟下滑,還是上揚,攻守兼備都是長期資產配置的策略,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生命周期和風險態度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適度調整高風險和低風險資產的比例。就像一支足球隊,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守門員、中場和前鋒,在不同的時期發揮不同的作用。
董登新:其實,金融危機本身也是財富再分配的一種特殊手段。當美國諸多金融機構因次貸危機而倒閉時,持有這些金融機構的股權、債券的投資者均為國外政府、國外金融機構及國外公司等,他們必將為美國的次貸危機而埋單。此外,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美元貶值,更使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受益。因此,在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頻發的年代,保值難,增值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