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融理財的概念和服務內容引入我國時間并不長,很多客戶對于理財與投資存在較大的誤區,總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其實,按照金融理財提供的理財服務可以細分為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
生活理財考慮整個生命周期在內的終生生活、財務計劃和安排,最終達到終生的財務安全、自主、自由和自在;而投資理財是投資于股票、債券、金融衍生產品等投資工具追求收益最大化,從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從兩者關系看,金融理財包括投資,而投資僅僅是金融理財的一部分,是實現家庭投資理財目標的一個重要渠道和途徑。
金融理財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旨在實現其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的綜合性理財解決方案。通過理財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而通過理財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是一種較為現實的需求目標。
理財需要智慧。個人理財,既沒有框架,也沒有固定模式,該怎么理財,只能"因人而宜、因時而宜"。處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財方案,處在同一階段的也會有不同的財務安排。對剛就業或正處于事業創始階段的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資金積累,為今后成家立業或擴大事業規模提供經濟支持。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目前已經有一定的資金積累,但是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多負擔階段,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因此注意投資的穩健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風險與收益是相輔相成的,過分強調低風險則收益是有限的,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和投資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個人理財應該在做好風險分析與保險規劃的基礎上,通過規劃自己的家庭理財目標,然后對現有的資產進行戰略性投資組合,而不是投機。簡單說,個人理財是將現有產品進行組合投資,以規避風險,獲取一定風險程度下的投資收益。既然是投資,一定要考慮到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和自身的實際財務情況,如果投資目標不明確,只是一味的跟風和盲目從眾心理,一直跟隨有利可圖的資本市場,并將沖動的心態帶入投資場所,那就可能變成投機了。理財沒有白日夢,理財也容不下好高騖遠。股票、地產、基金投資曾經給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是,近期帶給我們的傷害也是很深。
個人理財也需要"無為而有為",即便是一款定活兩便和通知存款的儲蓄方式,也是實現投資理財增值的目標,而費盡心思去投機取巧,認為自己能打敗這個市場從而獲取超越市場的平均報酬率,其結果很可能是一年忙到頭,收獲還是一無所有,甚至投資虧損到本金,給現有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