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震蕩挑戰投資者心理極限,投資收益此消彼長讓人難以把握之時,銀行理財產品的冷暖正在悄悄表明資金的新流向,同時,也訴說著投資者的心理。
固定收益類——火爆
近期,固定收益類產品銷售幾乎可用“火爆”兩字形容,特別是1個月、3個月的短期產品,有的甚至當天售罄。
由于近期股市低迷,讓基金投資者止步觀望,同時新股發行頻率的明顯下降,收益率的降低亦令新股投資者另尋方向。
同時,這也反映投資者對于收益率的預期趨于平和,并認為理財的一部分就是守財。近期工行推出的“穩得利”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為3個月和1年,年化收益分別為4%和5.3%,將又一次滿足客戶守財的需求。
貨幣基金——熱
其實,不論市場行情的起伏,作為銜接空閑投資時間的優良品種,貨幣基金的身影一直沒有消失過。但是這一次,投資者在貨幣基金里的時間似乎更長了一些。而貨幣基金的收益也比去年新股頻發期有所下降,目前大約在年化收益2%至4%之間,是活期存款的幾倍。
投資者繼續持有貨幣基金的理由為:一、沒有方向,二、等待機會,三、控制倉位。隨著大盤指數下探,不少投資者認為,接近底部的機會已經來臨。但是另一方面,前期沒有獲利了解的重倉者此時進退兩難,始終留有一部分流動的安全資金對于他們十分重要。
債券基金——熱
目前市場正在募集的新債券基金就不下5只,如工商銀行(6.48,0.12,1.89%,吧)代理發售的工銀利添利債券基金、中海穩健收益、華安收益。債券基金通常有8成以上的資金參與債券市場,剩余部分投資新股或者二級股票市場,從而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
比如今年以來,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為-18.57%,積極配置基金為-15.74%,保守配置基金為-8.28%,債券基金則為-0.41%。顯示了債券基金規避風險的特點,而在成長的市場中,債券基金往往可以獲得高于貨幣基金的適當收益。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把債券基金作為配置的一部分。
投連險——預熱
投資連接性保險屬于一個比較新鮮的投資對象,投資者可以將其看作是基金的基金,它的最大的特點在于賬戶轉換(通常1年內數次免費),即在穩健、積極、保守等幾個賬戶間自行配置比例,調整比例。所以投資者雖然只是投資了一個品種,但卻等于做好了一次投資配置。比如,前期市場下探,我們以規避為主,則可以設置80%至100%的資金放在穩健賬戶,當市場逐漸接近底部的時候,開始加大賬戶的投資比例。
我們發現,投連險吸引客戶之處在于:一、保險公司是選擇基金的專家,在下跌過程中,投連險顯示了較好的抗跌性。二、賬戶間的免費轉換省去了基金進出的來回費用和時間。當然投連險也有初始費用和贖回費,投資者需要事先了解清楚。三、由于投資之處就是一個資產配置,由此能夠更好地貼合客戶需求。
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