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是政府政策措施傾斜的方向,這將促成投資市場上的風頭火勢,也將是股民心之所向。
今時投資者在選股時,不能再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江山一片紅心態,在2000年代,一定要記住一個字:勢。
勢,是政府政策措施傾斜的方向,這將促成投資市場上的風頭火勢,也將是股民心之所向,順勢者贏,逆勢者輸。
本來以為中央政府不會輕易出手救市,因為今時要搞降溫,要遏通脹,不曾想,4月20日公布了規管大小非出售的方法,4月23日又宣布進一步下調印花稅。
政府今時要做的是既遏通脹,又要雙防,即防經濟由過快轉變為過熱,也要防經濟下滑。這是個典型瘦身政策,要健康但不要骨瘦如柴、貧血、餓到暈倒。每當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政府一定會關心。如果可能導致經濟下滑時,更一定會出手。
政府在滬綜指于3000點時出手。這個3000點會否是底?筆者認為未必,中石油A股跌破招股價可能是更大的觸發點。中石油A股破發,對香港投資者來說可能沒什么大不了,因為不少港股上市后都曾跌破招股價。不過,我們不能忽略這樣一個事實--中石油A股有超過180萬名股東。180萬可不是個小數字。去年"十七大"報告中提到,要創造客觀條件,讓人民的財富增值。如這180萬名投資者都受損,是不是就有違了讓人民財富增值的施政目標?事情發展到這種狀況,政府好歹也要有些表示,不能讓投資者永遠站在48元之巔,想下山,想回家都不成。
中石油A股股價是否應該處于破發的低水平?筆者認為不應該。的確,中石油去年盈利1400億元,增長率只有2%多,但這是減除了近500億元暴利稅后的結果,暴利稅約占了1400億元盈利的35%,如果加入,中石油的盈利增長還是不錯的。有傳言說,暴利稅將調整。香港市場近日正在對此大炒特炒。如果真如此,中石油的實質盈利是否應高些,股價是否應多些呢?如果內地普通股民在破發位出了貨,到日后政策真有所改變,股價再升,那肯定會有不少股民喊冤,他們可能不是怪自己的認知差,而是怨政府監管不足。
這種輸打贏要的股民心態有一定成因。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初期,由于缺少經驗,法律不健全,以政府干預來調節市場有其必要性。隨著法制逐漸健全,市場機制漸完善,又要與國際市場并軌之時,政府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以硬手段來調控市場。用內地的話來說,是政策制定者被市場綁住了手腳,陷于被動。
政府要不想被綁住手腳,將會越來越使其政策透明,不搞突襲。像這次管制解禁股便還有些突襲味道,只不過是之前沒想到股改出現如此后果。如果再不出手,股市便會陷于不合理下跌的地步,進而沖擊內地經濟,這不是政府想看到的。
我們今時所見到的是,政府已留心股市,并對股市做出些利好行動來。由認識到有大行動,中間要有個過程,也要有個反應、反應、再反應的過程。周一股市先升后跌也不是壞事,起碼引出了調低印花稅的利好。政府有政府的工作日程。今時大家都相信,只要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則政府是會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是也不是,大家多看一些日子便知道了。
因此,筆者認為,最壞的階段應已過去。不過,政府出手,只表明其不愿股市跌過頭,但要股價不跌,光靠這些政策是不行的--管制大小非,心理影響大于實際影響;調低印花稅,更有利于短線投機。只有盈利,也只有盈利,才可以支持股價。買賣股票,涉及人心認為值不值。大部分投資者認為值,大市便見底;大部分投資者認為不值,大市就未見底,彈完仍可跌回來。
目前為了控制通脹,關系民生的商品價格不允許上漲,影響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盈利,如電力公司、石化公司。何時才會讓公司盈利回復市場步伐,那只有天曉得。不過,伴隨著物價上漲,老百姓會自我調節消費,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比如香港近期油價上漲,好多人賣掉私家車改乘公共交通,雖然不如自己開車舒服,但可以省錢。其實,物價上漲是必然,也并不可怕,只要財富增值速度快于物價上漲速度就可。等到關系民生的商品價格上調了,屆時企業業績轉好,股票上漲也就更有基礎了。
內地證券市場在一定時期內還會有不少政策市的影子,一定時間以后,政府才可傲然不理。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