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眼下市民可投資的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多,其中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在不同程度上都為客戶帶來了或多或少的收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銀行理財產品。而今年以來,幾家銀行理財產品在到期后相繼出現了"零"收益的現象,讓不少投資者一頭霧水,面對專業又繁復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不知到底該如何選擇?對此,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金鑰匙VIP俱樂部理財專家琚珊給予三點提醒--
招數一市民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注意區分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提到的收益率有些是到期的預期收益率,而有些則是年化收益率。投資者在關注收益率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取得該收益的期限,對于一些短期的產品,不能簡單地將年化收益當成到期收益;
招數二市民根據自有資金的流動性,選擇適當期限的產品。對于一年以上的產品,投資者一定要清楚了解產品未到期時是否可以提前退出,及若提前退出時需繳付的贖回手續費的比例;
招數三市民在投資時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收益的產品。對于風險承受力低,投資風格保守的投資者,建議選擇保本類銀行理財產品。對于高收益的產品,投資者必須承擔相應高的風險。
來源: 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