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14日消息: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投資理財時牢記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一句名言,“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顯得萬分的必要。在部分金融從業者的眼中,這一句話的精髓似乎已經被不少的內地普通個人投資者領悟。據業內透露,近期部分商業銀行對外發行的理財產品中,各類保本型產品銷售十分暢通,尤其是發行的風險很低的收益可觀的接近于固定收益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其銷售更是出現了“一搶而空”的情況,大大出乎金融機構的意料。
穩健型短期理財產品正受追捧
股市回調中,各大商業銀行發行的1年內的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日漸成為很多投資者近期的熱門選擇。而且6個月期限的穩健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近期可以維持在4%-4.5%,相對存款而言還是不錯。據了解,工行最近發行的穩得利票據投資型產品,投資期限6個月,預期收益在4.4%左右,理財資金主要投資于工行已經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所對應的票據資產。目前個人存款整存整取半年的利率扣除利息稅后僅3.591%。該產品收益率預計高出銀行存款約0.8個點,幅度達2..5%。
除了這類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外,國債近期也成為穩健型投資者關心的熱點。對此玫富投資理財公司副總經理陳理行分析說,“雖然國債的穩健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國債的穩健收益往往需要到期才能獲得全額本利,中途如果需要資金而賣出,往往承擔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今年利率會如何調整依然沒有明確方向的情況下,債券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優質新股專項申購理財再度活躍
記者注意到,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停發約一個多月的超短期、專項打新股理財產品,日前開始再次活躍起來。近期,工商、招商等銀行紛紛發行專門申購紫金礦業的理財產品,這對于短期內有閑散資金的投資者是一個好消息。
據了解,今年2月下旬工商銀行發行的中國鐵建專項申購,理財收益雖然和以往相比明顯下降,但是依然達到5%左右的水平,而1月下旬的中煤能源的新股專項申購理財收益一般也達到7.6%的水平。這些相對于同期的存款收益還是比較合算的。
對此,陳理行評價認為,“目前行情下,長期的打新股理財產品,比如一年甚至以上,不一定是好的選擇,尤其是新股的發行制度可能會面臨改革,風險越來越不確定。但是目前階段,股票市場的風險其實已經大部分釋放,未來一段時間,股市的投資價值預計會逐漸的顯現出來。”
事實上,新股申購理財產品去年一度被視為風險較低的理財品種,但是隨著市場行情的急劇轉變,新股的風險也逐漸增大。據了解,今年年初各大商業銀行發行的各類新股申購產品,在第一季度的收益基本在每萬元收益90元-100元左右的水平。按此收益水平,平均計算,全年的收益和稅后的一年期銀行存款收益相近。如果市場繼續走弱,未來這類產品的收益很可能不如存款。
保本基金“破發”仍可積極關注
雖然銀行代銷的基金也出現了不小的發行壓力,保本基金也遭遇到凈值跌破1元的情況。但是銀行的理財師們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個人投資者,還是積極推薦他們不妨關注保本型基金,而非去年收益一度很美的股票基金等其他類型,因為從長線角度看,保本基金屬于金融創新,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
據了解,目前金元比聯寶石動力、國泰金鹿保本增值和銀華保本增值等三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的凈值平均損失8%左右。而去年收益十分驚人的南方避險增值基金今年以來已經下跌15%。
對此,理財師提醒,這類基金設置的保本機制,為持有到期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規避風險的保障。據了解,金元比聯保本基金契約顯示,該基金保本期為三年,基金保證人向保本期到期日持有基金份額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提供不可撤銷的確定承諾保證。
可是,內地保本基金為何會如此疲弱,甚至個別保本基金在一季度的跌幅遠遠超過了少數股票基金?業內人士透露,“保本基金在大陸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下,生存發展的空間實際上很小。原因在于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還不發達。在海外,保本基金的大部分資金購買折價債券。其余的少量資金從事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交易,從而以小博大,高風險高收益。而大陸保本基金可以交易的金融工具十分有限,股票幾乎是必須的,在弱勢行情中必然無法獨善其身。”
記者了解發現,目前南方避險增值基金的總資產中現金的比例僅為3.5%,而持有的股票資產比例高達58%,金元比聯寶石動力的股票資產占比也達到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