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比例配售、一天售罄的瘋狂相比,今年的基金投資似乎又重新回歸理性。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上周就基金投資中的一些問題,向投資者發出警示:基金投資,最忌諱的就是“心思活絡”。
不要太看重短期排名
基金的過往投資業績不能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短期的排名更不能作為評價一只基金好壞的標準。一些基金投資專家認為,衡量一只基金的表現是否穩定,至少要觀察3-5年。
晨星、銀河等基金評級機構會定期為基金的表現打分,給出不同星級的評價和排名,這些數據可以作為我們購買基金時的參考,但是排名和星級不是完全靠得住的。以美國市場為例,1972年到1982年的這十年間,業績表現排在前20名的股票型基金,在下一個十年的平均排名為142名,只有3只基金在第二個十年中,依然留在前20名的行列。中國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2004年排名前10名的基金,到了2007年,平均排名降到78名,說明常勝將軍在哪個市場都不容易找到。
警惕高換手率基金
由于業績壓力和排名因素的存在,不少基金經理傾向于頻繁進行股票交易和倉位調整,對那些調整特別頻繁、組合換手率很高的基金,投資者應該謹慎對待。因為較高的換手率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對基金收益造成影響,據有關機構統計顯示,按照2006年基金平均股票換手情況計算,因印花稅上調直接導致基民平均少賺1%左右。對于投資換手率達到1000%的幾只基金的投資者來說,損失甚至會達到4%以上。
換手率高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導致基金的投資風格變得難以掌握。投資者通常根據基金的投資風格等因素考慮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的方案,如果一只基金交易頻繁,風格經常變換,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就無法確定它在組合中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因此將其納入組合未必是明智之舉。
新老基金各有優勢
部分投資者認為老基金申購費用高,凈值也有了較大升幅,買老基金比買新基金貴,不劃算,不愿意選擇老基金。其實,老有老的好處,比如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一家經歷牛、熊市都能取得較好整體業績的基金公司,通常可以證明其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并且擁有一流的投資管理團隊。同時,由于有豐富的市場經歷,這樣的公司應付市場變化的能力通常也會比較強,在震蕩市中,這種能力尤為重要。而且老牌績優基金的客戶群體較為穩定,有利于基金的穩定運作。新基金和老基金都有各自的優勢,不分新老,只分好壞,作為投資者,關鍵要了解他們的特點,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適當的選擇。
(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