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算過一筆"人生賬",在不計算生病和失業等意外的前提下,人的一生至少需要524萬元。也就是說,每個月要賺14555元才剛剛好,而且這個計算方法中還沒有包括稅收和通脹壓力等因素。如果算上這些部分,也許人的一生就需要1000萬元左右。假設每個月賺4500元,夫妻倆一起工作賺錢,30年可以賺324萬元,與所需要的數額還差了200萬元,也就是說每個月還少賺5000元。因此,理財就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 在目前CPI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購買哪些理財產品,才能實現保障、保底、投資收益的三者兼顧?雖然目前國內的投資理財產品品種繁多,但是對于更多普通市民來說,怎樣形成一個成熟的理財觀念,從而買到合適的理財產品,仍是一個難題。 作為一個明智的投資者,就要與時俱進,要緊扣時代脈搏,在理財觀念、理財方式、理財產品等方面都要與時代合拍,這就需要我們全方位理財。而全方位的理財則要做到四個方面:首先要實現資產累積,也就是保值;其次是資產增值,也就是投資;然后是資產保障;最好還能做到資產分配的延續,這和各個國家的遺產法有關。 理財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需要的是正確和理性的觀念。理財的觀念要符合時代的要求,這是理好財的關鍵。比如,那些理財觀念較新的人,能夠瞅準時機,早些年就進入股市撈了一大把,這兩、三年又在房產投資中發了財。還有另外一些人,在收藏領域取得了很好的增值效果。可見,理財觀念是決定理財效果的第一要素,一定要隨時代改變而更新。 投資是有風險的,要分散風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資產分散于不同的投資領域。如今,眾多的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為大眾提供了廣闊的理財空間和選擇余地,千萬別把所有的財富都放進一個"籃子"里。 理財是很專業的事情,一般人很難具備理財的理想條件,因此在處理自己財產的時候,極有可能因處理不當而造成財產大損失。即便是有條件了,操作起來也費時費力。隨著我國專業理財時代的到來,投資者會越來越傾向于委托專家理財。將資金委托專家打理是一種趨勢,理財借助專家,才能少走彎路,快速達到預期目的。 最后,個人理財不要盲目跟風。由于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同,理財的目的也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適合別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方案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所以,理財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依據理財目標、投資回報率、風險承受能力、資產規模,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從而讓你的經濟生活更加理想。 當你具備了以上這些理財觀念和理財條件以后,相信你的理財就是全方位的理財,你能夠在自己的理財領域里游刃有余,最終擁有自己的優質生活。
上海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