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覲見”巴菲特 |
發布日期:2008-5-7 8:4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的股東們究竟是些什么樣的人?他們為什么年復一年來到這個美國中西部的小鎮,聽兩個七八十歲的老頭講已經重復了無數遍而且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的投資和做人原則?其中有沒有中國投資者?他們和美國人佩服巴菲特的原因是否相同? 上周六,伯克希爾再度召開股東大會,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和專欄作者袁莉一起,到奧馬哈伯克希爾股東現場-- 我上周五從紐約飛到明尼阿波利斯機場轉機到奧馬哈。登機前,機場工作人員開始叫最后一刻拿到座位的候座乘客名字,每位被叫的人都是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樣,一位年輕人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足以讓人以為他中了彩票。 問什么的都有 滿飛機的人基本上都是到奧馬哈參加"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年會的,包括一位坐在頭等艙、穿著筆挺深藍色西裝的小男孩。 晚上7時多下了飛機,機場書店里有很多關于巴菲特的書。租車公司的助理對一對探親的夫婦說,他們是一天來她接待的唯一不是來參加股東大會的顧客。她還說,很多人在芝加哥的航班都被取消了,是開了10個小時車來的。 上周六,我就坐在奧馬哈體育場里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三萬一千名伯克希爾股東聽巴菲特和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講他們的投資原則和做人哲學。 而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玩、氣氛也最輕松的股東大會之一。更重要的是,與會的人對巴菲特和芒格有太多尊敬,很少有人用責問的口氣,甚至很少有人問公司為什么做這個或不做那個。除了這些,問什么的都有。外國人會問伯克希爾什么時候去他們國家投資買公司,小孩子問該讀什么書,還有問內向的人怎樣在事業上成功。 不斷地重復 但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連我這個對巴菲特不那么了解的人都能感覺到他和芒格在不斷重復自己,對他們已經了解很多的股東們還想跑到這里來學什么新東西? 從加州來的Robert Harte和妻子Jeanne Harte是第三次參加大會了。Robert說,巴菲特和芒格是喜歡重復自己,但學習就在于不斷重復,而且他們兩人都很擅長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的話題。這個復雜的世界需要清晰的啟示。 從南加州來的Sasha Meshkov說,她是做金融咨詢工作的,她發現巴菲特誠實得不可思議,在這一行是很難得的。在紐約金融界工作的中國人毛學軍是第一次參加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但他已經打算明年再去。他說:"就像基督徒不會一輩子只去一次教堂一樣。" 從亞利桑那州來的Brian Henderson也說:"這就像去教堂,即便你差不多能猜到他要說什么,我還是需要聽他說,因為那些原則很難遵守。"他還說,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樣遵守價值投資原則,你在投資世界里會是極少數。每年開年會的這一天是一年中唯一的機會,能讓他感到周圍的人和他做的是一樣的事情。 中國沒人在長線上競爭 我本來以為會很難找到從中國來的投資者采訪,沒想到有一個20人的中國總裁訪問團在場,會后我也得以問他們幾個關于巴菲特的問題。我發現,中美投資者敬仰巴菲特的原因其實是非常相似的。 上海熙可控股總裁朱演銘說,他出差時經常聽一本巴菲特投資原則的錄音書,因為它能讓他遠離市場上的噪音,遵守價值投資原則。 中證萬融的趙炳賢說他最佩服巴菲特的是,他能把一個非常簡單的投資方法堅持50年,重復50年。他認為雖然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美國很不一樣,但在中國像巴菲特一樣做長期投資可能機會更多,因為沒有人在長線上競爭。 廣東今日投資董事長何伯權最佩服巴菲特的人生理念──不把賺錢看作人生最高理想。 我最后在記者招待會上問"股神"本人這個問題:為什么三萬一千人會從世界各地趕來聽他和芒格重復簡單而一致的啟示? 和往常一樣,"股神"用他早已公布于世的原則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和芒格從來都把股東看作把錢交給他們代管的生意伙伴。股東們來這里是因為"他們想感覺與查理和我是一個團隊。" 我敢打賭很多股東都愿意有那種感覺。 巴菲特和芒格用了差不多五個小時,回答了很多問題,但每次都是一樣的思路清晰、誠實而幽默。 --如果你遵循本杰明·格萊姆(注:巴菲特的導師)的教導,你不會有壞的投資結果。 --查理和我一點都不知道下周、下個月和明年的市場走向。 --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為你景仰的公司和個人工作。 --如果你對什么東西有興趣,你很可能會比較擅長。 --你應該每天讀報紙,盡可能多地了解周圍的世界。 令我高興的是(我相信也令有些人失望的是),幾個小時的問答沒有太多沉重的金融術語。
廣州日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