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經濟周期一般可以分為前奧運階段、正式舉辦階段、后奧運階段。從已經舉辦的各屆奧運會來看,前奧運階段對舉辦國(地區)的有形財富增長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正式舉辦階段除了有形財富外,無形財富的增加也達到頂峰;而后奧運階段經濟發展的效應將視各種因素的組合而定。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奧運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投資推動、品牌拉動、國家形象提升和文化擴散效應等。
奧運經濟的形成是在美國金融企業家彼得.尤伯羅斯出現后才正式確立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因出售電視轉播權和比賽門票等市場化運作而首次取得贏利。從奧運周期的三個階段來看,實現奧運有形財富增長的無疑是投資推動效應。
直接投資是指奧運會承辦國(地區)組委會在前奧運階段對奧運設施、奧運安全、奧運環境、奧運服務(含物流)等方面的各類投入。此部分的投資所獲得的直接收益包括企業贊助、電視轉播權出售帶來的收入、門票收入、各類奧運紀念品的銷售收入等。從目前各國奧運會的實踐來看,直接投資推動能否取得較好的收益,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完全取決于前期投資是否采取市場化運作。北京申奧報告財政預算和北京市“十五”規劃估算,北京對奧運會的直接和間接投資將達到2800億元,對這樣大的投資預算,應該在根據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進行安排,才能使投資效益實現最大化。
此外,奧運投資的關聯效應也應高度重視。所謂投資關聯效應是指在奧運會的各項投資中與有關聯的各產業所產生的投資乘數效應。具體反映在:奧運將使第一產業中的農副產品業并由此引起相關各類產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在第二產業中形成的投資乘數效應主要表現在建筑業、制造業和電力、煤氣、供水產業中;在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教育業、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業、傳媒產業、物流業、交通運輸業、環保業、文化產業等都會因奧運會的召開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繁榮;利用奧運注意力經濟和借勢經濟發展起來的還包括體育產業、體育廣告業、體育博彩業等等。
企業以贊助投入的方式參與奧運會,通過以運動員、運動隊和運動會場地等為載體,利用媒體將企業品牌進行全面推廣,使企業的品牌效應在奧運會中向全世界消費者反復展示,從而極大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讓企業的產品走向千家萬戶,奧林匹克的無形資源與企業的文化資源整合得以實現。這將極大地拉動舉辦國(地區)的市場需求,企業也會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持續發展而獲得長期收益。
另外,奧運會向世界各國展示的也是舉辦城市的風貌。由于舉辦城市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舉辦國的形象,所以,如何在奧運會中盡可能地提高舉辦城市的軟件和硬件方面的素養,不僅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事,也是全體公民尤其是舉辦城市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以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以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心的盛會。在奧運會期間,隨著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中國,精神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將更為頻繁,將大大激活我們自己的文化創造,讓外國人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另外,對于中西文化諸多水土不服之處,也可以通過奧運會這種人類精神活動的載體及傳播者與解讀者交流的平臺,使東西方文化資源和文化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流變、共享、互動和重組,將加深東西方文化的互動闡釋,并涌現出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