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投資有三敵嗎? |
發(fā)布日期:2008-2-18 9:4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投資虧損時有發(fā)生,但是你反思過失敗的原因了嗎? 就指數(shù)而言,2007年無疑是中國證券市場上轟轟烈烈的一年,上證綜指漲幅接近100%。然而與此對應的卻是,仍有超過半數(shù)的股民虧損。 分析虧損的原因,新入市者固然有業(yè)務生疏的原因,但是老股民虧損者照樣有之。拋開政策面不說,我們不妨探討一下自身因素--據(jù)說,美國牛市走了十來年,多數(shù)股民也是賠錢的,這也映襯了探討自身原因的重要性。 虧損的投資者容易把責任推到莊家機構身上--在基金和機構過于注重差價和階段排名的情況下,這不是沒有道理,不過這種指責對股民自己沒有任何好處。投資也好,投機也好,市場的本質永遠不會變,今天存在的,明天也還會存在。 如果不能從今天的事實中汲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那么明天,故事一定還會重演。 目前有關股市的資料繁多,無論是技術面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投資者都可以找到,并學習積累,從而形成自己的操作思路。 不過應該看到的是,學習可以減少失誤,卻并不必然代表成功。不少股民技術面和基本面都粗通一二,照樣會面臨失敗。原因何在?因為最難戰(zhàn)勝的,其實是投資者自己,是貪婪、恐懼和希望這三大人性的弱點干擾了賺錢。 貪婪 主要體現(xiàn)在總想在最低價買入,在最高價賣出。 股票從某個位置下跌,本來已經(jīng)進入了投資區(qū)域,而投資者事先也曾經(jīng)設想過,一旦進入這個區(qū)域便執(zhí)行買入計劃。可真到了那個價位時,他又猶豫起來,希望出現(xiàn)更好的價格,由此反而錯過了最好的入市位置,導致不得不追高而入,或者干脆放棄,有的甚至因為心態(tài)不平衡而引發(fā)胡亂操作,為失敗埋下種子。 而在賣出上,則表現(xiàn)為缺乏正確的理念引導,試圖賣在頂峰,哪怕從高位下跌一分錢,都覺得是自己的失誤,這是對自己提出了過高的要求。與之對應,由于沒能賣出在絕對高點,可思維還沉浸在市值頂峰的留戀中,不愿面對現(xiàn)實,結果不得不面對更大損失,極端情況下還會由贏變虧。 對策:扭轉認識誤區(qū),買點和賣點都是一個區(qū)域,能在相對低點進入,相對高點賣出,就是"高手"了。計劃好買賣價位,到了位置,果斷執(zhí)行,不為情緒所左右。 恐懼 一般體現(xiàn)在大盤劇烈調整中。 投資者買入股票本來有明確的預期,基本面和目標位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未來充滿信心。大盤平穩(wěn)時,個股會按部就班運行,這沒有問題。 但是一遇到大盤下跌,個股難免受到影響,有的還深幅調整,此時投資者的主見就會喪失,內(nèi)心充滿恐懼,不知道跌勢何時是個盡頭。下跌初期或許還會抗著,隨著盤面越來越慘烈,情緒急劇變化,從當初信心百倍,再到有所懷疑,直至最后信心崩潰,繳械投降,不計成本拋售。 而投資者的情緒具有相似性,急跌中的大量拋售,往往會砸出最后的底部,股價就此止跌,而后一路走高。 對策:買入之前,詳細研究公司基本面,做好長期投資準備,只要基本面沒有變化,應該是越跌越有價值--對公司增長前景的信心,是戰(zhàn)勝恐懼的最好保證。 希望 主要是指投資人持股過程中應對異常變化的機動性不夠。 買入股票,當然是希望價格上漲,從而獲得差價。如果股價變動方向與預期一致,一切都好說,問題是相反的情況也經(jīng)常發(fā)生。價格下跌時,投資人通常安慰自己:不要緊,這只是正常的回調,長期趨勢向好。隨著回調幅度的加大,希望有所減弱,但仍然癡心不改。慢慢地股價由緩跌進入暴跌,此時上漲的希望是破滅了,轉而又希望反彈出現(xiàn)。直到有一天,暴跌連連,希望終于轉化成失望,無奈此時跌幅已居,損失巨大。 可以說,希望總是與投資者的損失始終相伴,美好的希望引導了投資者的成功,也會造成重大失誤。 對策:對于按技術入市,或者基本面研究不精的投資者,進場之前先設止損點,當股價反向波動時,最有力的保護措施是嚴格執(zhí)行止損計劃,以紀律代替希望,是遭遇意外時避免由小虧到大虧的不二法則。 注:學習可以減少失誤,卻并不必然代表成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