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平的投資原則簡單又復雜:“高拋低吸,不要貪心。”
投資理財在企業家的眼里,可能與投資專家大相徑庭。一向被認為是風險最高的股票投資,在學美術出身的皓業廣告公司總經理崔華平看來,卻是“沒有風險的生意”。而買保險則被認為是“沒必要”,房產主要的功能是“消費”。
7年前,崔華平用2000元的本金創立了皓業廣告公司。最近正謀劃赴納斯達克上市。盡管他沒有受過財經科班教育,可是從創業到管理企業所積累的投資經驗,讓他的理財經更實用,甚至有些“另類”。
他的投資布局是,房產50%、證券30%,剩下20%作為機動儲備。
做股票“買了就不管”
崔華平投資股票從1996年就開始了,做股票近10年,平均每只股票的收益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如何達到這個令人咂舌的數字?他的原則既簡單又復雜,“高拋低吸,不要貪心。”他認為時機到了,就進場,然后耐心等待。達到心目中的預期目標后,就果斷拋出。
關注宏觀經濟基本面是崔華平的絕招。崔華平認為,盡管國內股市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但最終決定股價漲跌的還是基本面。就憑著這種信心,他曾認購了1萬股N明珠法人股,當時法人股是否能上市還是個未知數,但崔華平分析,東方明珠是上海文化產業的代表性企業,政府扶植的重點對象,前途光明。果然,上市后,一度上漲到46元。他這一筆投資就增值了8倍。
做短線并不是崔華平的常規手段。他投資股票一般都以2年為周期,做中長線打算。在此期間他很少整天追蹤行情,基本上“甩手不管”,一方面避免行情擾亂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忙于事業,沒有時間關注。他發現,這種投資股票的方式反而能讓他越做越順手,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越是不天天擔心,越容易做得好。”
投房產“自住兼顧升值”
對股市很靈敏的崔華平,在樓市投資上也很順利。早在上海樓市最低迷的1997年,他就開始買房產。本著謹慎投資的態度,他投資房產是順著“郊區包圍城市”的思路,從普陀區、長寧區,一直到靜安區,目前位于靜安區的公司辦公樓,也是自購的。由于買得早,這些房產都增值了三四倍。
由于企業發展的需要和自己對房產的偏愛,崔華平購置的房產基本都以自住為主,只有三成用于出租。
買保險“沒有必要”
像崔華平這樣的家庭經濟支柱和企業核心人物,一般都會給自己購買充足的保險,而崔華平卻不以為然。保險行業還不太規范,是他的一個顧慮。另外,普通人對保險公司設計的保費、保額、賠償等條款,不太理解。這些太專業的東西,都由保險公司做出解釋,有時難免有“霸王條款”的嫌疑,這是他從合同角度對保險單的理解。
更主要的是,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很清楚,在當前市場條件下,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如何。他覺得,與其把錢交給保險公司打理,還不如投入到自己的企業中滾動發展。
《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