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7年,大眾投資理財的熱情空前高漲,2008年的理財市場將面臨怎樣的形勢?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專家認為,無論投資股市還是基金,抑或是黃金房產,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最重要。
回顧過去一年,股市的紅火帶動基金、QDII、保險、黃金等多種理財產品銷售火暴。“投資理財”一詞前所未有地離老百姓這么近,連那些很老的老伯伯、老奶奶也買起了基金,他們連什么是基金也不懂,就是到了銀行,就問銀行里的人員說要買基金。如果說在幾年之前,“理財”二字對普通百姓而言還有點陌生,那么到了2008年,理財算盤的關鍵打法之一就是投資,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新年新氣象。我們的投資環境,也與以往有了明顯不同。股票,不再買什么漲什么,甚至有可能買什么套什么;房產,前有宏調鐵閘高懸,后有加息之箭扣弦。國際,次貸卷起千堆雪,全球股市一片寒;國內,“兩防”之聲不絕于耳,股市擴容已經啟動……
2008,你的理財算盤怎么打?下面綜合各位理財師的核心觀點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2008年的理財規劃有所幫助。
勵俊:投“基”更穩妥
對老百姓來說,買基金還是比較穩妥的投資。畢竟,相對于黃金期貨和樓市,基金投資的門檻比較低,信息透明度高,風險相對小,而且變現容易,也算是比較省事的投資渠道。
譚曉鴻:仍鐘情于股市
如果股市跌出機會,還是傾向于在股市折騰。樓市沒有這么大資金玩。而且如果經濟蕭條,樓市受沖擊的程度估計更大。至于黃金期貨,不太熟悉,而且這個東西與外盤聯系非常緊密,沒有國際視野和豐富期貨經驗,恐怕十有八九會鎩羽而歸。
徐峰:風險控制放首位
理財是因人因資而異,但任何時候,風險控制都是第一要素,因此要有玩的沖動,也要有不玩的冷靜。對股市樓市要堅決 “罷玩”,更傾向于黃金期貨、股指期貨、金融產品等市場上的新產品。
曹中銘:做自己熟悉的
各人應做自己熟悉的。股市大跌、樓市有調控壓力,包括投資于基金或黃金期貨等,都面臨著一定風險,并且今年的風險不確定性更大,也就更要求投資者慎入陌生領域。個人來說,或許關注股市更多些。
趙文斌:緊守“穩字訣”
理財的重要性已無須多言,但投資者風險教育仍須努力!
搖搖算盤,此賺彼賠清算下來,有底氣自稱2007年一年間戰績輝煌者,相信不多,這還是在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人民幣加速升值等諸多利好背景下。邁進2008,消息面上的利好似乎漸行漸遠,次貸危機、交易丑聞、通脹壓力仍存、股市加速擴容等利空則接連來襲。原以為勢必牛氣沖天的奧運年,如今似乎也沒了譜。
因此,建議今年理財要緊守“穩字訣”:扼守保值前提,堅持穩健方式,敏銳判斷階段形勢,謹慎配置資產組合。
現將幾種“常規武器”分敘如下:
房產:一般在通脹壓力下,固定資產投資應是理財主打。但我國樓市在五年上漲后,泡沫過大、風險極高。在政府眼里,房產已非單純市場概念,而與民生問題緊密掛鉤。隨著房產腐敗案連連浮出水面,加上土地政策與信貸緊縮力度不斷升級,房價不僅難以走高,回落幾率也比以往增高了許多。因此,建議今年遠離樓市。
股票:比較樂觀地看,今年會是慢牛,而在連番調整后泡沫雖有減弱,但依然存在。如果國家沒有出臺深層次改革舉措,股市將延續寬幅震蕩格局。這樣的股市只為投機者“容”,長期投資尚屬空談。上半年過后,應控制一個較低倉位。基金因為普遍抱有“虧不要緊,但不能在該賺到錢時沒出手”的心理,而很樂于與散戶“共進退”,無法承擔在股市中為散戶規避風險之責,因此基金排隊申購的局面將難重現。
存款:在CPI、利息稅等前提下,負利息現狀一時難以改觀。可以預期,存款占GDP比重將繼續下降,到銀行存錢將逐漸淡出理財主流,而成為人們預防短期風險的方式。購買國債與銀行存款本質上并無二樣。
還有些專業級武器不可不提。
2008年是專業理財產品發展的絕好機會。貨幣政策從緊后,各類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都有尋找各種機會推出理財產品的強烈沖動,這類產品收益保障性相對較高,可重點關注。由于國內大多數金融機構還處于賣產品而非賣服務階段,一對一服務還是奢談,因此購買前要了解清楚產品的性質,盡可能選擇信譽好的機構產品。
今年的民間游資活動仍將火爆,但承諾的高回報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應對私募一類保持高度警惕。隨著外資行的進入,歐元、澳元等非美貨幣理財產品有望穩中獲利。
此外,前段時間推出的黃金期貨屬于高風險品種,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非專業人員不宜輕涉,而黃金、鉆石、收藏品等,可在身有余錢時適當買入,既能保值又有獲利空間。
最后強調一句:無論算盤怎么打,千萬別當賭博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