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民投資理財的情緒不斷高漲,但仍有不少人抱有這樣的疑問:理財是富人的事,手里沒有太多余錢,又何來理財之說?對此,理財專家提醒:理財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質,相對于手里攥著大把鈔票的“富人”來說,沒有太多余錢的市民才更應該進行合理規劃,有效理財。
專家建議:
光大銀行天津分行財富管理中心張愛欣認為,在手里余錢不多的人群中,剛剛工作的年輕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這類年輕人基本上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抗風險能力也相對較高,因此,他們對于資產的打理余地更大,可以選擇投資的品種也就更多。
在張愛欣看來,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財,首先必須樹立理財意識。不怕不會理財,只怕沒有理財的概念,應該讓理財成為伴隨人生的大事。如何讓自己手里的錢更好地“生”錢,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對于理財來說,一分錢也不算少。
其次,要開源節流并舉。“開源”一方面可以盡可能多地爭取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可以適時地做一些基金定額定投,用“強制儲蓄”的手段來累積財富。“節流”就是要適當地減少日常開支,可以選擇用記賬的方法避免盲目花費,節約開支。
最后,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價值。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此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積極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