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報將為您講述兩位“80后”成功理財的故事,并且請到嘉實基金理財專家翁江給所有“80后”傳授“理財之道” :18至27歲的年輕人,可以每5年為一個周期,有步驟地分三個階段計劃理財。
80后理財高手
生財有道25歲女孩要換大房子
婷婷今年25歲,7年前考入成都一所大學。那個時候,家里每個月按時寄來800元,作為婷婷的生活費。吃飯、購物、買學習資料,婷婷把生活開支控制在500元以內,剩下的錢就備用。2004年7月,婷婷大學畢業后留在成都工作。考慮到租房也需要付租金,婷婷和父母商量后決定,購買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戶型,由父母支付10萬元首付,剩下的6萬元貸款由婷婷分10年還清。在同學們紛紛抱怨房租太貴的時候,婷婷已經住進了自己的“小窩”。那時婷婷月收入1700元左右,除了每個月800元貸款、500元生活費,剩下的400元婷婷也進行了合理分配。200元娛樂、購物;200元在理財專家的建議下,買了一支基金。那個時候,盡管收入不算高,可婷婷供房、存款、還有錢娛樂,簡直成了同事眼里的“富婆”。
去年婷婷結婚了。婚后,婷婷將夫妻二人的收入做了統籌安排。除去每月的房貸800元,兩個人生活費1000元,娛樂開支400元,剩下的節余基本上存進了銀行。今年7月份,婷婷成為一個準媽媽。為了給即將出生的寶寶一個美好的未來,除了單位購買的養老保險,婷婷作出了一個決定——投資基金。“這部分錢,將來是要用來娃娃讀書的!”婷婷說,現在工作也不太穩定,自己吃苦倒是沒有關系,不能耽誤了娃娃的前途!
而且,到昨日,婷婷的買房貸款終于提前還清了。最近婷婷又看上一個新開盤的樓盤,她考慮換一套住宅。因為現在有了娃娃,再加上雙方父母,50平方米的房子有些偏小了。當同齡人還在為買房猶豫不決的時候,婷婷就要換一套大房子了。下一步,婷婷還打算做點小生意,用她的話說,生活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相關故事
轉守為攻成為基金理財高手
小晴也是一個“80后”,早在高中時期她就已經有了“存錢”意識。父母給的生活費、過節的壓歲錢,她全部存進了銀行,而且是存3年和5年的定期儲蓄。上大學時,她同樣合理計劃支出,當別的同學都在為生活費犯愁的時候,她卻每個月都有節余。
工作后,她了解了國債、基金等投資渠道,于是開始理財。在投資上,她屬于比較保守的人,拿出收入的30%買國債。現在,本金已經安全收回,收益超過了3%。考慮到基金收益率很高,她又拿出收入的20%投資基金。從今年5月份開始,她連續投了4萬元,購買了三只基金:廣發策略優選、交銀穩健配置、工銀瑞信精選平衡。現在看來,她買的新基金表現還不錯,所以打算長期持有。最近,她還打算做個基金定投,這樣不會使手頭資金閑置起來,在急需用錢時也能及時返回資金。
80后理財建議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在校大學生
學會節約養成良好消費習慣
對于18歲左右的在校生來說,嘉實基金理財顧問翁江建議,大學生通常沒有固定收入,大部分仍需要父母供養,應以節約為本。拿到生活費以后,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錢——生活基本開支和購物分開計算。最簡單的方式是制作一個記賬本,把每天的花費詳細記錄下來,到月末的時候,回顧一下購買的物品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不必要消費。慢慢總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剛就業的“80后”
分散投資每月100元也可理財
針對剛參加工作的“80后”常常無財可理的觀點,理財專家稱,理財不在乎錢多錢少,每月節余100元也是可以理財的。專家強調,對于這個年齡段的“80后”而言,第一就是要懂得開源節流。根據自身資金狀況,確立理財目標,積少成多。在資產分配上需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分散投資,通俗地講就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翁江建議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都可去購買“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每月只需投入100元,預估每年就可獲得10%-12%的利潤。
成家的“80后”
步步為營購買保險不容忽視
25歲以后,“80后”離婚姻生活越來越近了。結婚是一個人的重大轉折點,如何為家庭理財尤為重要。針對這個年齡段的“80后”,翁江建議,最好是將夫妻二人的收入統一規劃,例如收入40%用于房屋貸款、30%用于日常開銷、20%用于小孩教育、10%用于購買保險。由于大多數“80后”是獨生子女,將來的養老問題不容忽視。適當購買保險,可以為未來加上一條“安全帶”。對于丈夫,應主要考慮終身壽險、重大疾病保險以及意外險的保額;而對妻子,則可偏向于綜合性女性保險,包括未來新生兒的保障等。此外,家財險和旅行保險,對于新婚家庭也是必要的。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