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越來越不值錢,買房保值吧。"近來,身邊這樣的聲音日漸頻繁,但高企的房價又令人猶豫:這房買不買呢? 對"剛性需求"而言,這問題相對簡單。只要承擔得起,還是買吧!畢竟人不能住大街上。不過,同樣的問題,對出于保值或投資目的的市民而言,就有點難取舍了--要買房的理由大家都清楚,不能買的理由也不少。 正巧,有讀者來電探討這一問題,不妨和大家一起來算一算這筆賬。 假設你有50萬元,如果考慮裝修費用,眼下,大約可在武漢買套中等檔次的三居室。這房用來出租,按時下的行情,每月約可租到1500元,年收益為18000元。 如果把這錢存銀行,一年定期,稅后利息也有18382元;如果存五年定期,每年利息收入更將高達27360元。這算盤不僅可靠,無風險,而且沒有買房、裝修、尋租、收租的煩惱。"賬不能這樣算,買房是養了只下蛋的雞,不光賺租金,還有了會升值的房產。"也許有人反駁。 可問題是,如果這錢要是在銀行放十年,本息少說也有80多萬。這錢如果用來買基金、炒股或做其它投資,蛋可能下得更多。 當然,還有一種以租養貸的辦法。那么,我們換個算法--你首付20萬元,貨款30萬十年。"這相當于十年內,你每月向銀行上交3500元,扣除出租收益,你每月還得給銀行2000元。"不過,你要真有20萬存銀行,每月還能存入2000元,就是按現有利率計算,十年后,你擁有的本息也將達到60多萬元。 算過這筆賬后,是否買房或許更令人難以抉擇,因為這筆經濟賬一算,市民會發現時下投資買房必定劃算的說法,好像不太能站穩腳跟。 當然,如果你只想炒房,且有把握不久后出手賺錢;或者你認為,十年后一套舊房也能賣出百萬元的高價,而且在通脹預期下,金融投資收益不會水漲船高;又或者,你認為房子不會愁租,而且房租會越來越高,那你還是現在就買房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