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理財一詞,近幾年在城里很流行,一些銀行經理、基金營銷人員常把它掛在嘴邊。在農村,這個詞聽起來還真有點別扭,但這不說明農村人沒有理財意識,少數精明的農家人早開始理財行動了,這次五一長假到農村多待了幾天,真發現不少莊稼人的理財經。 孫大伯從收販舊銀元到買金條 在農村,上了年紀人都知道舊銀元很值錢,一個帶袁世凱頭像的銀元從九十年代的十幾元漲到了現在的二百幾十元。因此,一些精明的鄉下人開始 收集這種銀元,鄰居孫大伯就是其中一位。孫大伯年紀七十多了,但身體硬朗,十年來一直做銀元生意,他說是為子孫造福,為孫輩掙學費。其實,據我觀察,他就是一位理財的高手。 雖然,本人沒辦法打聽到孫大伯收販銀元掙了多少錢,但有一點肯定的是,其孫輩的學費他出力不少,而且早幾年家里蓋新房,他也做出了七十歲人一般難以做出的貢獻。這說明,孫大伯的理財成效極其顯著。大家知道,在農村,一般人是沒有退休金的,或者說老人沒有現金收入來源,就是靠年輕時積蓄一點存款,隨著物價走高,也可能坐吃山空。而孫大伯這把年紀能干成這么些事,當然是理財高手了。 而令本人佩服的是,聽他孫子講,早幾年他開始買進黃金了,這著實令我這個金融科班畢業的有些吃驚。我找了個機會問孫大伯,為何買黃金,他說,"紙錢(紙幣)是紙印的,沒什么大用,黃金才可以傳代,"他還不經意說出一句,"蔣介石逃臺灣時,什么都不帶,就拖走了黃金。" 真的厲害,孫大伯對黃金是早有研究了,當然,他并不知道人民幣升值,有色金屬價格大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