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會成為你創業的黃金屋 |
發布日期:2007-8-24 12:5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因為厭倦了、因為失望了,或者更是為了活得更自由些,當然也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于是更多的人加入創業大軍,自己做老板。而創業的第一步除了選好合適的項目,選擇創業地址更成為關鍵一環。創業的地址就像戰場上的陣地,占有有利地形,雖不能完全保證戰斗的勝利,可是擁有固若金湯的城池總會多份勝算。 提到購物,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去香港SHOPPING。確實,被譽為"商鋪之城"的香港,儼然成了亞洲各地游客購物的天堂。憑借其天然"自由港"的地理優勢和其持久旺盛的消費能力,香港商鋪的密集程度已堪稱全世界最高。這里不僅有 "尖沙咀"、"銅鑼灣崇光百貨"、"時代廣場"這些熟悉香港商業集中地,甚至連隱藏在住宅區中"樓上樓"店鋪都吸引了眾多外來游客。 分析一下香港的商業市場,我們似乎可以獲得一些心得。有專家分析說,香港的商場價值的體現其中之一就是地段價值,其選址非常嚴格,一般建在與地鐵有直接關聯的地區,地鐵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商業項目。再者,香港商場的建筑規模較大,雖然香港寸土寸金,但商場建筑并不吝嗇土地,占地面積大多在5萬平方米之上。因為平層面積大,可創造寬闊的公共空間,營造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而且,香港的商場基本不設置大型戶外廣場,不規劃臨街商鋪,比較注重商場外立面廣告位設計和造型設計。 在這樣的商區規劃定位中,如果你有資金,相信賺錢的機會都向你敞開著。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被這個極具購物欲的地方吸引來了,只要你稍加經營,銀子便會揣入囊中。不過,畢竟不是所有創業開店者都生活在香港,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去那里開店創業。不僅內地人不太可能,連香港本地人都會面臨"堪稱全球商鋪租金價格最高"商鋪行情而望洋興嘆。 那么,對于打算創業,正在謀劃選址的創業者來說,到底應該把店開到哪里最為合適、最有發展潛力呢?是不是真的有所謂"一步三市"?本刊經過多家走訪,從商務區、居民社區、商業區三個地方的選址案例,透過這些先行者的經驗,相信會給后來者更多的啟發,最終找到屬于你創業的黃金屋。 商務區 劉先生的咖啡廳 選址不僅要看眼前 "我就等著對面的大樓快點蓋起來,那時咖啡廳的生意應該會更好些!"2007年初,劉先生和朋友合伙投資300多萬在北京南二環菜市口開起了一家咖啡廳。目前的收益情況算不上樂觀,可提到選址,劉先生滿有自信。"我們生活在宣武區,所以各方面都比較熟悉。而當初選擇菜市口這個地方,對周邊環境、人群都做過周密調查。首先,這里靠臨良廣路,即將建成傳媒大道,不久后必然會形成一個高端商務區。所以現在進入,租金會少很多。其次,周邊的商務寫字樓里400多家企業,屬于白領密集區,而周邊方圓五公里內還沒有一個集商務休閑的咖啡廳。再者,就是旁邊正好有家大型健身俱樂部,對于客源的吸引也會有很大幫助。" 劉先生的調查絕對沒錯,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咖啡廳開業剛不久,旁邊又要建寫字樓。這樣建設期間,道路兩邊都設置了圍墻,車很難開進來。很多白領層都是有車族,沒有車位成了我們客源的最大障礙。"談到咖啡廳目前的收益,劉先生說,"一個月水電費和租金差不多要3萬,加上員工工資,基本上還沒有盈利。不過我覺得咖啡廳是要養的,我現在選址可以說沒什么問題,只要對面的樓建起來,停車位的問題就解決了。其次,便是靠特色經營,吸引更多顧客。" 從風水學上解釋:風水在選擇宅址時,講求屋前開闊,接納八方生氣,這與經商講究廣納四方來客契合。按照這一原則,選擇店鋪的地址時,也應考慮店鋪正前方的開闊,要求不能有任何遮擋物。劉先生考慮了所有選址因素,唯獨忽視了車位,正范了風水大忌,只有求助于大樓的興建了。 商務區的選址優勢: 商鋪投資的訣竅之一就是"看客買鋪"。哪里的消費能力高,哪里的商鋪投資就越有價值。商務區的商鋪特別適合一些現代商貿服務行業。在高質量定位的前提下,商務區內的商鋪投資潛力較大,甚至在未來幾年會成為商鋪中的稀缺資源。 一般來說,商務區的商鋪客流消費能力相對較高。以商務樓白領為目標消費群的酒吧、咖啡館、健身健美中心、美容美發廳、高級餐廳都會是這些地方的熱點。可適當選擇這些領域的投資項目。 因此,從劉先生的選址策略和投資策略方向都是非常理性的。 錢經提示:商務區的選址更要看細節。 對于劉先生而言,對面大樓新建后,對他的咖啡廳既是福,又是禍。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咖啡廳停車位的問題,不過如若對面大樓里也開起同類的咖啡廳,恐怕劉先生的壓力會更大了。 在選址中,有些不可預測的因素時有發生。因此我們要學會在一個商圈內尋找細微的差異。例如,方向不同、當地主要建筑物的不同或地勢不同等等原因往往都會對未來餐飲店的營業額造成影響。通常在有紅綠燈的地方,越過紅綠燈的位置最佳,因為它便于顧客進入,又不會造成店鋪門口的擁擠堵塞現象。當然在餐飲店前最好有適當數量的停車位;在有車站的地方,車站下方的位置就要比車站對面的位置好,因為來往的顧客就餐比較方便,省去了過馬路的麻煩;在有斜坡的地方,坡上要比坡下好,因為坡下行人過往較快,不易引起顧客的注意。 不同氣候的城市店址也有優劣差別,在北方城市,如果店門朝風(一般朝西北方向),冬季寒風不斷地侵襲,就會趕走顧客,因此風口位置要慎選。而有的門店前有樹木、建筑物等,這些障礙物可能會影響餐飲店的能見度,從而影響客流。正因為這樣,我們要通過細微的對比來獲取位置上的最大優勢。 住宅社區 社區里開店賺錢少 --董女士的美容院 家住北京的董女士2002年在北京東四環四惠附近某小區買了套130平米的房子,因為是一層,又臨街。"以前一直做美容行業,當初買房時就打算要投資用。這個小區南北跨越三公里,是個大社區,住戶大約該有一千二百多戶,并且大多數為30歲左右的中產階層年輕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尤其注重保養。而旁邊又有很多小區,所以就在這個小區靠南開起了美容院。"談到收益,董女士談,"因為房子是自己的,不存在房租問題,只是一些水電費,員工工資。收益比出租要好些,但也不是非常好。我在國貿附近也開了家美容院,雖然房租各方面的費用要多,但總收益要比在社區里多上兩倍。" 社區里開店收益高 --鄒女士的美容院 說來也巧,鄒女士的美容院和董女士的美容院一樣,也開在社區里,而且兩個店只有四公里之遙。不同的是,"這個小區是1996年建起來的,住戶大約有四百多戶。當時,在這里建店,正好趕上這個小區有300多平米的地下室要出租,房租很便宜。并且小區前邊是商場,我們可以把商場的客人也吸引過來。一干就是9年了,在西單那邊我們也有店,不過相比起來,論收益比例,在這個社區還是蠻高的!" 為什么同樣在社區里開店,大社區反而不如小社區。"可能是這個小區風水不好,不適合開店。旁邊的理發店沒多久就關門了,別看人這么多,卻都不知道跑到哪里消費了!開店還是講究人氣。"董女士對目前的狀況有些無奈。而鄒女士卻很欣慰,"主要是我們選擇的位置正好在小區最外邊的區域,還有借助商場的優勢,加上員工們的不斷推廣和介紹,于是便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現在我們這得顧客80%都辦了年卡,成為我們的長期顧客。" 鏈接:果真有"風水"一說 據媒體報道,廣州六運小區成為商鋪追捧之地。小區內每棟樓的第一層幾乎全部被心思獨到的商家店主們粉飾成風格獨特的咖啡廳、服裝店等特色商鋪,而且越到夜晚越見人氣,僅僅六運一街、二街、三街的商鋪加起來就有將近800家。而更有香港地靈風水顧問葉某來讀解其中玄妙: 這里的樹木和園林設計正是使該區得以"聚氣生財"的一大原因。住宅樓對中間花圃造成環抱之勢,就是一個聚氣的設計。樹木是極能吸收"氣"的事物,每個商鋪都面向花圃,正好開門納氣。 《錢經》提示:社區里開店更講究人氣。兩家美容店從選址而言,問題都不是很大。當然鄒女士的店臨近商場,并且兩家距離不是很遠。這樣董女士的部分客源也被分流到鄒女士們下。這樣一家人氣越來越高,另一家便相對冷清。同時,董女士更缺乏相應的營銷方案,雖然在小區內開了4年多,但是據記者采訪發現,因為董女士的店靠近這個小區的南端,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對于其品質仍缺乏信任。 相關法規規定不允許在小區內開店,但在某些大的社區內,會設有固定的商業中心場所,用以商鋪經營。而且,即使不在小區內開店,小區的周邊地區完全是被開發的場所。因此,在決定創業開店前,選址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社區的規模。一般情況下,只要保證商圈內有3000以上的生活人口存在,而且其步行時間在10分鐘以內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要考慮到你所選擇的商圈的人群的消費能力,人口數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消費能力,但有時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吸引的有效客流。國外比較成熟的商圈通常以店鋪所在點為中心,半徑1000米較為普遍,目標人群為2600-3000人之間,如果以家庭戶數算,每戶3.6 人,則家庭數在722-833之間。 2.根據年齡層次選擇不同的商鋪。如果一個老年人占大多數的社區中,餐飲業、寵物店、服裝店等不太適合,而兒童裝、清潔店、藥店等比較適宜;而年輕人較多的社區中,餐飲業、美容店、服裝店、健身房等比較適合。 3.以人為本。想法滿足社區居民各種各樣的需求,迎合他們的需求,引導他們的需求。 一個好的社區從來都不是以硬件取勝,社區居民在乎的是那里有沒有方便的購物場所,有沒有各種各樣便捷的服務,有沒有一個讓人放松下來的港灣。社區開店,不是出奇制勝,也不需要太多的創造性營銷,而是以人為本。 商業中心地帶 寸土寸金啊!在這樣的地帶選擇店址資金的需求是龐大的,而且對裝修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是客流也是最大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是迅速的。在這樣的地方尋找房子,最直接的辦法是調查某一個店的具體盈利狀況,如果您覺得在這樣的地方真的可以迅速的收回成本,甚至快速的創造利潤,那么您可以行動了。 就是要打出知名度 袁女士經營著一家以竹炭、活性炭、炭雕為主的環保藝術加盟店,"前期資金比較緊張,不過我們還是在萊太花卉市場開了店,畢竟這里靠近史館區。我們制作的花盆更具藝術價值,貼近高端人群。雖然這里的租金很貴,可是我覺得對我們的市場銷路以及品牌推廣,都是很有幫助的。"談到銷售情況,袁女士說,"我們主要通過團購,這也是在使館區開店的原因之一。因為很多人對竹炭藝術并不熟悉,而我們周邊的環境及花卉品質,側面也提升了人們對我們產品的認知度。前期投資差不多20萬,現在才半年就收回了成本。隨著人們對竹炭藝術的了解和認知,生意會越來越好的。" 商業中心地帶更適合集團化操作 對于在商業中心創業,前面提到開咖啡廳的劉先生有自己的想法,"租金太高,而且進駐資質要求較高,所以我覺得不適合個人創業。在創業初,還是找個自己熟悉的環境,從小做起,隨著資金的不斷累積,以及品牌不斷提升后,再去考慮靠近商業中心會比較實際。" 肯德基在商業中心地帶的選址策略 選址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是肯德基的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商業中心地帶,肯德基的選址亦是非常系統。 比如,北京西單是很成熟的商圈,但不可能西單任何位置都是聚客點,肯定有最主要的聚集客人的位置。肯德基開店的原則是:努力爭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開店。 過去古語說"一步差三市"。開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這跟人流動線(人流活動的線路)有關,可能有人走到這,該拐彎,則這個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差不了一個小胡同,但生意差很多。這些在選址時都要考慮進去。 人流動線是怎么樣的,在這個區域里,人從地鐵出來后是往哪個方向走等等。這些都派人去掐表,去測量,有一套完整的數據之后才能據此確定地址。 比如,在店門前人流量的測定,是在計劃開店的地點掐表記錄經過的人流,測算單位時間內多少人經過該位置。除了該位置所在人行道上的人流外,還要測馬路中間的和馬路對面的人流量。馬路中間的只算騎自行車的,開車的不算。是否算馬路對面的人流量要看馬路寬度,路較窄就算,路寬超過一定標準,一般就是隔離帶,顧客就不可能再過來消費,就不算 對面的人流量。 肯德基選址人員將采集來的人流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件,就可以測算出,在此地投 資額不能超過多少,超過多少這家店就不能開。 《錢經》提示:商業中心地帶,通常也是行業經營集中的地方。正所謂不在競爭中生存,就在競爭中死亡。這種地方,商業活動頻繁,經營氣氛較好,人流量大,容易形成聚客點,從而有利于樹立品牌知名度。不過,同行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因此,選址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人流的主要路線會不會被競爭對手截住。 選擇商業中心地帶還要注重商圈的選擇。如在商業中心開設服裝店,那么在選址之前,首要確定的就是客戶群的選擇。以北京為例,如果選擇18-25歲的女性作為客戶群,店址選在西單就比在東四合適。因為雖然同樣是繁華的商業街,但 東四一帶的店鋪多以25-30歲左右的白領女性為主,商品質地精良,價格也比較高。 選擇配套經營:如果在心儀的繁華地段中找不到合適的店面,也可以試試與他人合租,雙方共用一個店面。這樣不但可以節省租金,而且同一屋檐下的兩種行業,顧客屬性雷同且產品可以互補的話,更可以收到相輔相成之效。如飾品與服裝店、箱包與服裝店,或者內衣與成衣店等,都是適合"配套"經營的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