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抵押貸款(次按)機構破産、投資基金被迫關閉、全球主要股市市值縮水、歐元英鎊匯率破位下降、美歐日央行接連注資……近來,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風暴,猶如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正以人們始料未及的兇猛方式繼續蔓延。
國際金融報發表魏紅欣文章稱,在全球金融市場已不安地顫栗了三周之后,一個事實已被強力證明:美國次貸危機遠未結束,而且其沖擊力無遠弗屆。
按照美國房地産專家的估計,未來9到12個月,將是次貸危機的高發期。從目前情況來看,還很難判斷有多少金融機構波及其中,哪里些機構還會發生問題,會不會再波及其它市場。因爲一家金融機構很可能因爲次貸業務的損失無法拆借到新資金而破産,而之前借款給它的金融機構也可能波及其中,引發連鎖反應。況且,次貸危機是動態的,投資者購買的次貸其實是打了很多包的證券化産品,因此現在出現的問題,說不定祗是冰山一角。
文章表示,全球經濟環環相扣,中國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經常項目劫已置身于全球經濟「鏈」中。市場的全球化,爲風險和危機的全球化打開了方便之門。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迅速傳播是金融全球化的結果。今天,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也因金融全球化迅速波及到美國之外的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沖擊同樣不容小覷:
首先是對中國政府及機構的海外投資影響。由于次級抵押貸款屬于結構性産品,目前主要存在于歐美市場,中國、日本等亞洲央行參與的程度較低,直接投資損失可忽略不計。而從最近一些銀行公布的消息來看,其海外次貸證券頭寸也相當有限,即使造成損失,損失規模相對其總資産及主營業務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
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入股美國黑石集團這筆投資,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話題。暫且不論這筆投資目前賬面盈虧情況,隨著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市場風險溢價正在上升,依靠杠桿交易生存的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這無疑增加了中國海外投資的難度和風險,未來如何利用外儲投資,更加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貸市場也具有警示作用。對于中國來說,眼下樓市過熱已成不爭的事實。在任何一個市場上,沒有祗漲不跌,樓市也不例外。未來樓市調整是必然的,祗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在中國樓市的調整格局中,也會出現貸款違約率上升的問題,所以各大銀行從現在開始就要警惕放貸過程中的信用審查。
文章最后說,長期以來,人們將美國的金融體系當作效法的榜樣,而美國也常常基于其自身價值觀向全球發展中國家推銷其自由市場的理念。然而,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讓我們看到,即使像美國這樣市場機制相對完善的國家,爲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作出積極貢獻的金融體系也會不時受到危機的光顧。這充分說明,任何貌似完美的自由市場理念,真正被運用到復雜多變的實踐中時,都或遲或早地要暴露其不完善的天性。這提醒正在深化市場改革和經歷資産價格大幅上漲的我們,自由市場機制下的持續繁榮,離不開謹慎的風險控制和監管。
中國經濟時報述評文章分析,中國股市是否會受到美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專家普遍認爲,畢竟祗有少量的銀行參與了美國的次級債的投資,因此,這一危機對中國A股市場影響不大。
「直接影響基本沒有。金融市場上沒有與其直接掛鈎的産品,市場中的機構也沒有大量持有相關債券。目前來看,直接影響不大。」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但是會産生一些間接性影響,比如說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以及全球投資者將會因此進行市場組合的調整。」
「一方面,國內的機構很少有投資于次級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的,因此直接風險的可能不大」,華西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另一方面,雖然海外投資機構可能重新安排資金配置,但這對于相對封閉的中國股市來說影響也不會很大。」
據了解,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是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幷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幷呈愈演愈烈之勢。
更爲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它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9日,在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資者對信貸市場的擔憂加劇,導致歐洲和美國股市大幅下跌。
面對已經形成幷有擴大趨勢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中央銀行積極行動,希望通過向貨幣市場提供巨額資金恢復投資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歐洲中央銀行9日宣布,向相關銀行提供948億歐元的資金,10日又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610億歐元。美聯儲下屬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于9日向銀行系統注入240億美元資金。日本中央銀行10日宣布,向日本貨幣市場注入1萬億日元的資金。
「各國央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給市場提供流動性,避免危機的擴散。」曾剛說,由于次級債危機導致商業銀行的頭寸比較緊張,短期利率上升很快。這種情況下,央行出手是爲了平抑利率的上揚,緩解市場流動性的危機,目的就是爲了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在談到這場危機對中國有何借鑒意義時,曾剛指出,中國的房地産價格還在不斷上升過程中,目前風險還體現不出來,但潛在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迄今爲止,中國的銀行還沒有實現資産證券化,所有按揭貸款都是存放在銀行,也就是說,所有風險都集中于銀行。在房地産價格上升的時候,銀行應注意合理地控制風險,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綜合中評社香港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