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幾天前,筆者給10歲的表妹買了幾本兒童圖書,她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這些書我看完后,可以拿到學校的貿易節上去賣。"原來,表妹所在的小學每年都會舉辦"貿易節",學生們自由買賣閑置物品。不過,去年自己的圖書、玩具不怎么受大家歡迎,今年,表妹準備重點推銷汽水以及小鴨子、小雞等寵物。"去年,賣這些東西的小朋友都賺了很多錢。如果我能把家里的小冰箱背去賣棒冰就好了。"
記得一位作家曾說過,父母把孩子放在各種場合,讓孩子自己摸索和人打交道的技巧,這是奠定孩子們一生事業成功的基礎。美國孩子常常沒有上學就先學做生意,這并不是要他們賺錢,而是要讓孩子懂得自己做人的責任與技巧。
其實,許多世界知名的財富大王,也都是從青少年、甚至童年時,就開始商業實踐,有的小小年紀就已經嶄露了商業天賦。
股神巴菲特: 5歲開始做生意,11歲開始炒股
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家里最困難的幾年。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投資股票血本無歸,家里生活非常拮據,為了省下一點咖啡錢,母親甚至不去參加她教堂朋友的聚會。
巴菲特自小就覺得數字是非常有趣的東西,并顯示了超常的數字記憶能力。他能整個下午和小伙伴拉塞爾一起,記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牌照號碼。到了晚上,他們又開始重復自認為有趣的游戲:拉塞爾在一本大書上讀出一大堆城市名稱,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個報出城市的人口數量。
巴菲特的一個朋友回憶說,5歲時,巴菲特在家外面的過道上擺了個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后來,他改為在繁華市區賣檸檬汁。
9歲的時候,巴菲特和拉塞爾在加油站的門口數著蘇打水機器里出來的瓶蓋數,并把它們運走,儲存在家里的地下室。這可不是9歲少年的無聊舉動,他們是在做市場調查。他們想知道,哪一種飲料的銷售量最大。
巴菲特從祖父的食品店買來蘇打水在炎熱的夏季挨門挨戶地去叫賣。10歲時他每天早晨發送500份報紙,一個月下來可以掙到175美元,他把掙到的錢都積攢起來。
10歲時巴菲特就對炒股入了迷。像成年人一樣,他努力學習掌握股票跌漲規律。11歲時他購買了3股城建公共設施證券,每股38美元。當證券升值到40美元時他就拋了出去,除掉手續費他賺了5美元。14歲時他用自己攢下的1200美元在內布拉斯加買了40英畝農田,然后轉手租給一個農田承包人。
他還到高爾夫球場上尋找用過的但可以再用的高爾夫球,細心地把它們按照牌子和價格整理出來,再發給鄰居去賣,然后他從鄰居那里提成。巴菲特還和一個伙伴在公園里建了高爾夫球亭,生意很是紅火了一段時間。
到高年級的時候,巴菲特和善于機械修理的好朋友丹利開始在理發店里設置彈子機,他們和理發店的老板五五分成,生意非常好,市場不斷擴大。但是,巴菲特并沒有被利潤沖昏頭腦,他總是很冷靜地在較為偏僻的地方選址,以防地痞流氓控制他們的生意。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冬日MM于2007-8-5 16:21:18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