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理財不宜短期化 |
發布日期:2007-7-19 9:4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資本市場“熱錢”開始分流
哪里有錢賺,熱錢就殺向哪里,沒有什么比資本更靈敏的嗅覺,就像現在股市和樓市的博弈。
深圳的樓價,在全民奔向股市的上半年已經“靜悄悄”的漲了50%,而其“潛藏”的囤積了千套房在手的大鱷也讓不少股民咋舌———當初也許看不懂,現在有一些恍然大悟:原來,股市從來沒有像想象的那樣燙過,而樓市,也從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遭遇了漠視。
要投資理財,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關鍵在于,把握一個好的時機,勝過手握千萬元起步。
宋先生是成都某證券營業部的大戶,手中握有幾百萬元的資金,在今年上半年的這波行情中著實賺了一把,但隨著股市的大幅震蕩走低,最近宋先生將賺的100多萬元投入到了樓市中。一位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向記者透露,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其他證券公司也開始出現了,但相比之下,流入樓市的資金并不是很多,流到銀行去的資金倒還要多一些。
現象:股市降溫,樓市升溫
進入7月中旬以來,滬深股市的成交量就開始了明顯的下降,平均每天的成交量不到1200億元,這與前段時間動輒2000多億元甚至3000多億元相比,真有點天壤之別的味道,而“小股民”老盧在股市上的動作和投資策略則反映了股市“熱錢”在近期的流向。
老盧今年已63歲了,自從退休后就一頭扎進了股市,起始資金12萬元,但前2年不但未賺到錢,還蝕了3萬多塊。“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開始時來運轉了。”他說,到今年6月中旬的時候,賬面資金已達27萬多元,但眼看大盤指數一天比一天低,他手中的個股也在跳水,他怕再度套牢,便拋出了三分之二的倉位,將18萬元投到了房市上去,剩下9萬多元仍留在股市上。
“18萬元當然買不到房子,但可以作為首付款,向銀行申請按揭。”老盧告訴記者,日前他已在城東北地區的淺水半島“下單”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電梯公寓。
股市賺錢效應的弱化,導致了熱錢向樓市流動。“最近來樓盤看房子的人多了起來,他們一邊看房一邊談論股市。”記者在東二環路某樓盤售樓處采訪時,售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許這些人在股市上發了財,下單時也特別爽快。
鑫易居公司的商鋪代理業務也跟著火了起來,該公司副總經理陳珂稱,不少股民賺了錢后希望為自己和后代置備一份比較穩當的家產,于是委托他們代為尋找合適的商鋪。目前,成都市內地段較好的商鋪價格都比年初有所上漲,商鋪租金也跟著往上“冒”。
股市資金轉戰房市也使銀行房貸業務“淡季不淡”,成都某銀行房貸經理說,每年的夏天,本來是房貸的淡季,但最近一段時間申請房貸的人仍然比較多。在支付還貸本息時,不少人都是通過“銀證通”來進行的,估計這部分人大都參與了炒股。
股市:還有多少投資機會
“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股市的降溫必然導致資金的流出。”銀河證券成都雙林路證券營業部客戶服務中心經理林海認為,從他們這家證券營業部的情況來看,資金量大一點的客戶確有將從股市上賺的錢轉投到樓市中去的。但這不是主流,大多數客戶還是將錢留在了股市,雖然有的是獲利了結后觀望,有的是“割肉”空倉,但對股市仍抱有較大希望。
林海同時認為,應辯證地看待股市與樓市的“蹺蹺板”效應:一方面,股市和樓市是目前中國老百姓參與人數最多的兩大投資市場,從理論上講,當資金投入總量一定時,投入到股市和樓市的資金量之間,應該呈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股市和樓市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市場,股市的進入門檻低,有個三、五千元就可參與,而樓市的進入門檻高,沒有10———20萬元就無法支付首付款,更談不上一次性付清房款了。因此,參與者不屬于同一個群體,目前從股市轉戰樓市者也大多為大戶,至少是中戶,眾多散戶不大可能發出這樣的行為。
“我們仍然認為股市存在中長期機會。”林海說,目前的震蕩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政策的調控。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特別是提高印花稅稅率,直接導致股市降溫;二是前期漲幅過大,客觀上有回調的要求。但從中長期來看,股市投資機會還是有的,因為宏觀經濟基本面未發生改變,上市公司業績獲得提升,銀行類個股的中期業績預告看,有的將成倍增長;人民幣升值還將持續;再加上產業升級和消費換代……這些都是支撐股市向好的因素。
樓市:在理財市場上的比較效益
樓市已成為牽扯政府、開發商和投資者等各方“神經”的投資對象。近年來,樓市“一路狂奔”的價格彰顯其比較效益的高企。對此,一位房地產專家就樓市在理財市場上的比較效益進行了一番剖析。
收益。樓市收益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出租收益。目前,成都市二環路內的住宅年出租收益為7%左右,商鋪為8%左右。“與股票還真有些無法比較。”這位房地產專家說,如果與前幾年的熊市相比則會高于股票;但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相比,則明顯低于股票;與公司債券、信托產品相比則大體持平。
風險。樓市的投資風險相對低于股市,但它的機會成本則高于股市。你一旦將一大筆資金投入樓市后,將失去其他許多賺錢機會,對于這一點,龔首清先生深有體會。他向記者坦言,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一氣之下,他將股市上的50多萬元變成了成都某專業市場的近20個平方米的商鋪,但由于成都近年來專業市場過多過濫,招商困難。他的商鋪在空置了1年時間后,才由開發商返租了,而年租金收益率目前僅為4%。今年初,眼看股市一天比一天紅火,但由于不容易將商鋪變現,因而只好望著人家在股市上“撿”大錢而后悔不已。
流動性。某理財規劃師說,理財不能只顧收益而忘記了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樓市產品的流動性相對于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投資類理財產品來要差一些。因為無論住宅還是商鋪,都是價值大的商品,而且千差萬別,不像股票那樣標準化、等份化,易于分割、成交。
交易成本。目前,房地產交易成本越來越高。如不滿5年的二手房交易,要按交易金額為基數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征收增值稅,這與股票交易只征收3‰(單邊)印花稅、傭金和通訊費相比,其交易成本要高得多;與股票型基金僅繳納1.2%-1.5%的認(申)購費,最高0.5%的贖回費相比會更高。
專家:理財不宜過于短期化
財富億家(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唐紹云說,理財并不完全等同于投資,理財著重在于對個人或家庭財產的合理布局,妥善安排人的一生,提高生活質量,所以不宜過于追求短期效應,頻繁調整投資對象,到頭來的收益水平并不高。
唐紹云建議,對于個人投資理財應立足于長遠。例如,可以選好一只業績優良、基本面良好,有成長性的個股長期持有,不要過分計較一時的漲跌。同樣的道理,如果資金實力允許,可以選擇口岸優良、易于出租的商鋪或者居住環境良好的住宅,長期投資。
唐紹云同時認為,投資理財切忌過度追逐投資熱點。如目前股市降溫影響了投資收益,可以抽回部分資金投入樓市,但不宜將全部資金都從股市抽走。因為只有合理的投資組合才能保證你的理財獲得較豐厚的收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