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边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睆墓胖两瘢瑹o論從過去的黃金白銀到今天各國的紙幣硬幣,人類從未放棄對錢(雅一點的話叫“財富”)的追逐。中國古人那種視錢為“阿堵物”的自命清高今天看來也就只是笑談。
對于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從呱呱墜地到生命終止都要與錢打交道;因為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需,衣、食、住、行,上學、看病……樣樣離不開它,人的生活無法割舍錢的參與。我們每天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和處理著錢財,這就是理財。
按咱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應該如何花錢。在企業層面,理財就是財務,維護好企業的正常運轉;在家庭層面,就是持家過日子或管家;在國家層面,就是把納稅人的錢花到該花的地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自古以來家庭理財都是女人的專職,家庭主婦就是一家的“財政部長”,但在現代社會,理財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之一。從小的方面講,理財決定著家庭的興衰,維系著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幸福;從大的方面講,理財決定著國家經濟社會等能否持續穩定地發展,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所以,理財應該是一門必修課。
但是,財應怎樣理,卻是一門學問,無論小到個人還是大到一個國家,正確合理地理財都應成為一種常態。前幾天,國家審計署公布了2006年度財政收支狀況,審計出一大堆問題,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職能部門的領導干部理財一課急需補上。再者,部分地方政府不惜花納稅人的錢大興土木,建豪華樓堂館所,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二者說明政府層面的理財做得遠遠不夠。
據英國《泰晤士報》7月9日報道,英國將在本周公布廣泛的中學課程改革計劃,其中包括了在正式課程中教少年人如何處理他們的債務。11到16歲的學生必修的一門新的課程叫“改善經濟狀況和理財能力”,旨在幫助年輕人應付離開學校后面臨的經濟壓力。而我國除了一些銀行、證券機構等出于商業目的的考慮,推出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外,理財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
人無算計必然受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畢竟再多的錢,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財,就可以使有限的資產不斷累積,而正確的理財觀念才是最有價值的財產。 今日,春城晚報特地推出“為讀者理財”內容,為個人理財支招解困,算是給理財這一課拋磚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