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認為,劣幣驅逐良幣的格局不應該長期存在,基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大盤藍籌股在中國經濟、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該給予藍籌股成長性溢價。
興業證券 張憶東
5月21日,在央行公布“三率”并調的“組合拳”措施貨幣政策后,A股市場如期大幅低開,但是,很快就強勢向上,上證綜指盤中創下4083點的新高,收盤上漲1.04%。大盤如此強勢的確出乎很多人意料。但是,仔細分析又是在情理之中,首先是,對大盤上漲的貢獻度最大的10家公司對大盤上漲的貢獻了17個點,是我們公認的藍籌股,估值合理,而且,多數是此次宏觀調控措施的直接受益者;其次,對于大盤拖累最大的銀行股跌幅普遍小于市場預期。
此次調控對A股負面沖擊有限
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此次加息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不大,因為名義利率依然處于低位,特別是加息后真實利率仍接近于零。對投資者預期的影響:此次加息時間符合預期,加息的幅度甚至略低于市場預期。但是,此次,“三率”并調的“組合拳”措施,顯示了央行抑制流動性過剩和投資過熱的調控力度在進一步加大,從而對于市場預期和資金成本都有影響,導致市場產生較大的波動。
從資金面看,此次調控對流動性過多的大趨勢影響有限。首先,國際經驗證明,本幣升值初期,流動性問題難以改變。緊縮性貨幣政策在本幣升值前期,僅能對沖一定的流動性。此次調整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浮動區擴大,中美利差的縮小,人民幣升值加快的預期有望提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除非人民幣升值到位和外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徹底轉變,否則,無法應對不斷進入市場的增量資金。其次,存款利率的提高不會改變儲蓄資金向股市搬家的趨勢。利率上調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僅3.06%,4月份通脹率為3%,如果考慮到20%的利息稅,真實存款利率為-0.552%。如此低的利率不足以分流股市資金。
A股整體估值合理,僅有結構性泡沫
通常以無風險收益率的倒數來衡量市場估值的合理性。本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從2.79%提高到3.06%后,以其倒數也從35.84下降到32.68;7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為3.5%,其倒數為28.57。
以此衡量,A股市盈率估值不低,但是也并非高的離譜,仍處于安全邊際的上端。從上周五收盤數據看,上證A股的市盈率,前推4季度的業績計算的靜態市盈率(剔除虧損股后)為35.83倍;以1季度的業績年化業績計算的動態市盈率為32.31倍,剔除虧損股后為30.57倍。如果,后三個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速能夠維持,那么,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甚至有所低估。
從市場結構分析,結構性泡沫的出現是事實。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市盈率,深圳A股都明顯高于上證A股;全部A股的市盈率明顯高于以上證180(行情論壇)、上證50(行情論壇)、滬深300(行情論壇)指數成份股的市盈率。市盈率25-30倍左右的藍籌股則更加安全。
熱點轉向藍籌股趨于明朗
A股市場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黃金階段,逐步遠離了1990年代的“新生兒”、“嬰幼兒”的暴漲暴跌特征。股改的成功,實現了資本市場的再造,恢復了資源配置的功能,最明顯的成就是大盤藍籌股不斷壯大。當前,A股市場結構比較合理,金融、鋼鐵、石化等關系中國經濟命脈的大盤股,成為A股市場的穩定器,其業績和估值也是大盤趨勢的決定力量。
根據2006年年報,主營業務收入前100家上市公司的收入占全部上市公司主營收入總額比重高達67.58%,總資產占全市場的比重高達86.56%,凈利潤占全市場的比重達76.65%。這100家上市公司中主要以制造業、金融保險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和交通運輸倉儲業為主。這些行業將伴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而在未來幾年快速增長,從而推動相關藍籌股盈利持續增長。
大盤藍籌股的流動性溢價將更多被認可,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股指期貨的套利效應,更是目前市場大擴容格局下的投資需求。首先,理論上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有望直接提升投資機構對相關股指成份股的投資需求,以實現在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對沖避險需求以及雙項獲利需求。其次,大盤的流動性受機構投資者青睞。目前1400多家上市公司,僅有5萬億的流通市值規模,而投資基金動輒100多億,投資大盤藍籌股可以降低沖擊成本。
今年前5個月,藍籌股漲幅持續大幅度落后于題材股,估值水平也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我們認為,劣幣驅逐良幣的格局不應該長期存在,基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大盤藍籌股在中國經濟、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該給予藍籌股成長性溢價。采用PEG指標來考察。市場整體PEG約2,而滬深300(行情論壇)指數中大權重板塊中鋼鐵、金融、交運設備、機械設備、電力等五大行業PEG均低于市場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