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理財,理財,一是"理",二是"財".理財,應該是理性的處理錢財.理性的敵人是誰?感性.我們處理錢的方式,是為了讓我們自己舒服和接受,而不是讓理性來把關.”本人十分認同此觀點。
理財,實際就是對自己的財產,進行理性打理的過程,以達到使之保值增值的目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如果想理財,必須現有財可理,也就是財如何來的。那么財如何來呢?工薪收入是我們的主要來源,其它任何方式都構不成理財基礎的財。假如今天想理財,那必須使用你的工薪收入中節約出來的一部分,才能開始理財。
在理財初期,我們必須拿出從生活中節省出來的財,進行初步打理,主要是實踐性的探索理財。在此階段所要作的主要工作是:1、認真學習理財知識,如:基金、股票、房產、
外匯、
期貨和實業投資等等,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先精通一門,逐步形成財的積累,再擴展到其它方式。2、擴大理財基礎的財。如何擴大理財基礎的財呢?適合我們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擴大自己的工薪性收入。3、節約開支,理性分配資源。這也是擴大財的主要方式,通過減少不要的支出,合理配置生活的開支的構成,達到擴大理財基礎的財。4、必須明確理財的動機。也就是必須有理財的內在的迫切的需求,這將是我們理財的最大動力,是我們理財能夠堅持下去的基礎。
那么,什么是理財的動力呢?我想回答以下問題就可以了由動力了。1、你現在掙錢辛苦嗎?苦到什么程度?2、你想輕松賺錢或你想不用上班就能賺錢嗎?3、退休后,你或你的家庭需要多少錢才能幸福?4、想過退休后你能支付的起高額醫療費嗎?5、現在都是獨生子,他們結婚后,要贍養四位老人,還要辛苦工作,你想過將來的養老問題嗎?6、老了后子女無暇顧及你,你又沒有足夠的錢,如何生活嗎?7、自己沒有錢,孩子要負責四位老人的生活或醫療費,他們能負擔得起嗎?8、你的退休費和醫療
保險能支持的起,將來的生活和醫療嗎?等等……,回答完這些恐怕你就有決心理財啦!
動機有了,理財的知識逐步掌握了,理財的基礎財也有了,那么就是理財的理了。
財如何理,是實現理財目標最重要方面,關鍵是在這個“理”。就是前面說到的必須“理性的處理錢財”。
首先要解決的一個“急”字,總有人想今天投資明天就賺錢,一個月后就翻倍,一年后又多少多少的資產增值等等……,這山望著那山高,投入一支基金后,一段時間漲的不好,就立即贖回購買另外一支基金,在來回更換時浪費了時間和手續費。所有這些都體現在一個急字,深層次問題是心態不穩。縱觀世界投資高手,巴菲特每年也就是復利30%的增長,量子基金每年也就是20-30%的增長啊!理財不在于短時的高增值,關鍵是看能否長期保持一定比率的增長。我們可以算筆賬,如果今年投入1萬元,按復利20%的增長,10年后能夠實現:6.2萬元;如果每年都能實現追加1萬的投入,那么10年后能夠實現31.15萬元。這也就是俗話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求高增長,但求穩步增值是理財的重要理念之一。
其次,解決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要看準一項投資后,一次性投入全部資金,要小資金作試驗,成功后再追加投入,經過一段時間操作,確認此項目可以長期投資的時候,才能將為此項目準備的資金,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全部投入;二是實現多品種投資。在實現精通一門投資技能后,應該學習另外一門投資技能,實現全面投資,合理的將自己的資產合理配置在各類投資門類上,防止單一項目的造成的危險,如:如果將自己的資金全部投股市,當股市暴跌或進入熊市時,就會給自己造成重大損失或及時撤出后造成資金閑置,不能繼續增值。
第三,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理念和目標。由于人們所處的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地區生活水準的差異,從而對理財的目標的高低不同。理財目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有的地區100萬就可以年輕退休后幸福生活,有的地區則需要1000萬才能實現,故此,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
同樣,人的性格迥異,知識結構和曾側不同,個人喜好有偏差,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在理財中樹立適合自己的理財理念,如:投資方向、增長速度、操作理念、投資組合、生活方式等等。不能看到別人在股市中賺錢,自己就無原則的也投入股市,結果造成投資理財失敗,將前期的理財成果拱手讓給股市。有人有能力實現50%的投資收益,有人則認為自己的每次投資有收益的可以。有人適合作基金的組合投資,則有人喜歡股市和期貨的組合投資。有人喜歡投資成功實現收益后,獎勵自己外出旅游,有人則繼續全部投入。所有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一定適合自己的特點,不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
理財,一定要理出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生活,真正實現讓錢為自己打工,讓錢賺錢,實現財務自由,年輕退休。快樂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