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贖回基金的理由 資產配置是基金投資的開始
最近幾天,看到大盤和基金凈值的連續攀升,有時候難免會為自己3月20日贖回易方達策略和嘉實300感到些許遺憾:短短的20天,失去了獲得近20%收益的機會。但這并絲毫令我感到后悔,如果要給出一個贖回基金的理由的話,這個理由不是看空市場,而是出于自身資產配置的需要。
看我寫東西的朋友可能覺得我的文字稍微顯得有那么點生硬,過于正式化。其實我并不想這樣,有時候還是難免書生氣,呵呵,讀書讀久了的緣故吧。所謂的資產配置,簡單的說就是因應投資者的特定情況、風險屬性及投資目標,把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上,如股票、
債券、房地產及現金等,在獲取理想回報之余,把風險減至最低。
每個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投資報酬率”雖然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但卻并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不同的人,甚至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同一個人,會有不同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比如剛剛走出學校不到一年的年輕人,收入有限,積累也少,但由于負擔也少,投資方面可以進取一些;而中年人呢,由于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但同時擔負著整個家庭的財務支出,資產配置方面就應該考慮穩中求進、兼顧流動性了。
回到開頭,我為什么會贖回一直看好的易策略和嘉實300呢?原因很簡單,在幾個月內,我將可能會有一筆對我這個窮人來講不小的支出,我必須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提高資產流動性。
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講,資產配置可以從投資類別與投資期限上來進行合理規劃。可以選擇的投資種類有很多,股票、基金、
黃金、
外匯、地產、
保險等等,回到基金來談,主要可以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
理財中關于資產配置的理論中包括一條很著名的“投資100定律”,簡單說,就是個人配置在有一定風險投資品(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的比例,應該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經驗中的配置比例可以考慮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比如對于25歲的年輕人,可以考慮把75%的資產投資與股票型基金上,而對于60歲的老人,則投資與股票型基金的資產比例不應高于40%。
關于期限配置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是在3個月以內就可能需要用到的資金,最有不要投資于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上,可以考慮投資已于貨幣基金和短期債基金,而對于半年左右用到的資金可以投資于債券基金,長于一年以上的基金可以投資于混合、股票等基金上,最好是做更長期的投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