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郁華 通訊員 鄒晶瑩) 股市行情好了,投資股市的市民也多了。隨著新股的“開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打新股”。一旦打中新股,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但相對越來越多的申購資金,打新股的中簽率卻在下降,加之大多數股民資金有限,相對中簽率就更低了,所以
銀行推出的一些打新股概念的理財產品,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興趣。
記者在興業銀行看到,該行剛推出的第四期“特別理財A+3計劃”人民幣理財產品,就是“打新股”型的理財產品。據介紹,該理財產品間接投資于中誠信托設立的新股申購鏈式資金信托,認購起點為5萬元,以萬元遞增,投資期限一年,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投資產品。
民生南京分行零售部總經理樊位洲表示,打新股產品成為今年最耀眼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信、工商、民生、興業等銀行都紛紛推出了收益較高的同類產品,已經到期的產品的確達到了10%以上年收益的好成績,隨著今年中小板擴容,諸多大盤股即將上市的良好預期,打新股產品可能會成為市場最炙手可熱的銀行理財品種。但分析今年的市場趨勢,投資者需要注意兩個風險,第一是該類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逐漸降低。由于各家銀行都在推出類似產品,參與新股認購的資金大幅增加,認購中簽率也相應下降,有的甚至低于0.1%,所以實際獲得的收益率可能大大低于宣傳的預期水平。據悉,去年民生推出的“打新股”類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在5%至7%之間。第二是“打新股”理財產品也不是“穩賺不陪”,也有投資風險,不過相比與期指、
黃金等掛鉤的理財產品,“打新股”理財產品的風險還是低許多。通常該類產品沒有保本承諾,如果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就等于虧損,雖然在牛市這樣的情況概率很低,但投資者也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