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持"基"要有頭腦 不僅僅是"捂"上三、五年
|
| | |
www.cnfol.com 2007年03月12日 07:57
搜狐理財 作者前言:前幾天在討論是否長期持有的問題。很多朋友問長期是多長,什么算長期?這篇講講我的看法,或者說我的長期是幾年,和大家討論。
我認為長期持有是一個策略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是長期持有基金,或者說長期投資基金 (可能“長期投資”這個詞更確切點),而不是長期死抱著一只基金。
這基于幾點:
1,不去預測市場。我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預測市場是做不到的,尤其是通過預測來具體指導買入賣出是在是太困難了。也就是說:對普通基金投資者,我是反對波段操作的,除非是高手或者天才。這個觀點我說過很多了,不再重復。
2,把投資作為一個長期“事”來做,也許這不是事業,但是是一件長期的“事”。基金是理財(相關:證券 財經)工具,理財是有目標的。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我就會把這件事做下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也就是說我不會脫離市場。
最近大家在討論如果達到自己的收益點是不是要退出的問題。我的想法是:比如基金的長期平均收益是15%,但這是一個平均概念。今年如果50%,明年可能是-10%,這樣長期才有15%。如果我在20%的收益點退出,明年即使也不進入,沒有虧損. 這樣平均下來就沒有15%的收益。因為你踏空了一段,而且也未必真能躲避市場虧損的時候,所以很可能落后于市場的平均。市場的走勢是和我們的意愿無關的啊。
當然如果您能判斷市場的泡沫,股市的瘋狂,而且能判斷他們的程度,躲開虧損,保住收益肯定是最美妙的,但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這除了是經濟問題,更多的是心理的承受問題。
那么長期持有是不是就是“捂”上三、五年。我的看法是不是的。我們買基金,基金買股票。咱們可以不關心股票,但咱們一定得關心基金。在現在的國情下,簡單信任一個基金也是不合適的。所以咱們得跟蹤基金和基金公司的情況,也別和基金談戀愛,別把個人情感融入你的投資之中。
但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的情況不是快速變化的,咱們得給他足夠的考察期。比如我自己對我選擇的基金連續6個月徘徊在3星基金(指數基金除外),那我就要考慮轉換了。我之所以現在不投資指數基金的原因是因為我對中國市場的判斷還是認為基金經理有很多優勢的。那我也就認為他應該是領先的。4星和5星的基金占有市場的頭1/3,如果長期在這個比例之后,我就認為是有問題了。我記得上投要求他們的基金保持在前25%的水平,那也就是4星和5星的水平。
所以,我說我的長期是沒有一個固定年限的(但最少半年),除非有基本面的變化,比如違規、股東層、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等等的變化。如果是一個好基金,我會持有很長,一直到我投資目標的完成,也許是1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