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炒股票、買保險、投資商鋪……春節過后,不少市民忙著尋找適合的投資渠道,讓手里的閑錢再生錢。很多市民都只關注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等問題,而常常忽視了在獲得收益之后的繳稅問題。昨日,記者采訪了地稅部門的有關人士,為投資者詳解各種投資方法涉及的稅收問題。
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
六種投資品種免稅
國債: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綜合免稅因素,其收益率高于同期銀行存款。
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憑證式國債,由于該類債券不能上市交易、不能隨意轉讓,而且提前兌付時還要損失一部分利息,投資者一般到期才兌付。同時,還可以投資記賬式國債,根據市場利率及其他因素的變化判斷國債價格走勢,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在二級市場賺取記賬式國債買賣差價。
基金:四種情況暫不征稅
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獲得收益時不扣繳個人所得稅,因為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以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已經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了20%的個人所得稅。
稅務人士還表示,目前,以下幾種情況都屬于暫不征稅的范圍:
一是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二是對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的差價收入不征收營業稅。
三是對個人買賣基金暫不征收印花稅。
四是對個人投資者買賣基金獲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征收個人所得稅以前,也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形式出現,存款最高限額為2萬元。
信托產品:暫無征稅規定
保險: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時可享受三大稅收優惠:一是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于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由于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于個人收入,免繳個人所得稅。三是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選擇合理的保險計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得到所需的保障,又可降低稅收成本。
買賣股票:財政部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去年12月15日發布的《關于明確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口徑的通知》明確了股票轉讓所得的自行申報標準。
兩種所得需繳稅
銀行存款:利息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由銀行代扣代繳。 企業債券:利息所得,屬于“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應由兌付機構在兌付利息時適用20%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轉讓價差收入,應按“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所得:屬于“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由公司在發放時,按照應納稅所得額的50%適用20%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投資商鋪:稅務人士提醒,投資商鋪時一定要問清是稅前收益,還是稅后收益。
凡是自營的商業用房,所繳稅應為:房產稅=房屋總款×70%×1.2%。
如果是把商業用房出租的話,要繳五種稅費:即房產稅是租金收入的12%;營業稅是租金收入的5%;城建稅是所繳營業稅×7%;教育附加費是所繳營業稅×4%;個人所得稅=〔租金總收入-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房產稅(減后不超過4000元的扣800元、超過4000元的扣20%)〕×20%。
例如,某投資人以60萬元購買60平方米商業項目產權商鋪,與商場經營公司簽訂了《統一經營管理協議》《授權委托經營協議》,其中有一條約定經營公司在扣除經營成本后,每年將按照購房總款的8%作為投資回報,也就是說稅前收入每年可獲得4.8萬元。那么,這位投資人應繳納的稅款為:房產稅=48000×12%=5760元,營業稅=48000×5%=2400元,城建稅=2400×7%=168元,教育附加費=2400×4%=96元,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如下:租金總收入48000元-營業稅等各項稅收總額(5760+2400+168+96)元=39576元;因為減后超過4000元,所以要扣掉20%的租金收入后再計繳個稅,即〔39576× (100%-20%)〕×20%=6332.16元。各稅合計為:5760+2400+168+96+6332.16=14756.16元。也就是說這位投資人的稅后收益=48000-14756.16=33243.84元。
來源:江蘇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