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會理、敢理、巧理”六字經。《財道縱橫》認為通過理財而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通過理財從而積累起財富、實現自身價值,倒是一種較為現實的需求目標。
智商理財的同時,也需要情商理財
。理財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理一下財,然而,成功的理財必須確立自己的目標,專心致志地去“理”。理財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會理、敢理、巧理”六字經。通過理財而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通過理財從而積累起財富、實現自身價值,倒是一種較為現實的需求目標。
理財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說,理財是有錢人的事,也有人說,理財是精明商人的事,還有人說,理財是年輕人的事。高智商的人才并不等于是理財高手。實際上,理財牽涉到每一個人,因為大家都需要為自己的錢,好好地理出一條財路。今天,如果擁有百萬元的富人,都選擇存銀行吃利息,那么這個富人不用10年時間就變成了窮人,因為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而十年前那個僅以1萬元進入股市的年輕人,現在很可能擁有一套市價 100萬元的房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不斷地打理錢財,才能物會增值、物超所值。
理財需要智慧。老農雖然沒什么文化,但他會算賬;學者雖然知識淵博,不過情商有點欠缺。無論是大公司的財務,還是小戶家庭的生活費,好好打理的話,都能創造一片小天地。既沒有框架,也沒有模式,那么這財到底怎么理,說實在的,只能“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對于剛就業或處于事業初創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倘若能做好原始積累,今后也許就是各家銀行爭奪的VIP客戶。而對于中年人來說,雖然有了不少資金積累,但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因此確保投資的穩健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風險與收益是相輔相成的,低風險下的收益也是有限的,膽大的、承受能力強的,完全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種。
理財應該是投資而不是投機。簡單地說,理財就是將產品進行組合投資,以期獲取一定收益。既然是投資,一定要考慮到風險因素和自身的實際財務情況,如果只是一味地跟隨有利可圖的市場,并將沖動的心態帶入投資場所,那就變成投機了。理財沒有白日夢,理財也容不下好高騖遠。股市、樓市、基金投資都曾經給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然而,理財絕不應該僅僅針對這些高回報率的產品,其他豐富的儲蓄品種、黃金買賣、彩票投注、藝術品拍賣等等,都是不錯的理財產品。
情商理財也需要“無為而治”,如同“烹小鮮”式的隨意投資,即便是一款定活兩便的儲蓄,也能實現理財增值的目標,而費盡心思去投機取巧,其結果很可能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