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富豪超女神話暴露了什么? |
發布日期:2007-2-12 10:0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新聞背景 26歲,10億財富,她被稱為"富豪超女",這就是本色集團女總裁吳英。然而,這個神話的下墜速度足以媲美其"造神"速度。近日,本色在東陽的所有門店,在短短幾分鐘內,全部被東陽警方控制。東陽市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女富豪吳英已被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理由是 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本色集團也同時被立案調查。 資本的積累缺乏有力的監管 ■張敬偉 在現有國情之下,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度雖然不及西方發達國家,但在資本運作和融資過程中,依然有具體可控的資本渠道。可是,吳英的資本來源卻成為隱形,成為游離于公權和金融雷達監控之外的盲點。 就此而言,吳英確乎是資本運作的高手,更顯監管部門行政執行力和金融監管力的孱弱。悲戚的是,吳英的神話是違反法律原則的,因而其運作資本的智慧越高,對市場經濟的法治和公正原則的侵害就越重。 從法治的角度而言,脫離法治的秩序外操作就是捷徑,無論是權力的獲取抑或是財富的積累。 從警方公布的初步結果看,吳英致富的捷徑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借力眾人資本而自費的投機操作。作為自然人,這種被法律嚴禁的僭越使之成為不勞而獲的寄生者。其行為本身和那些以權謀私的貪污犯并無二致,都具貪食民利的卑劣性質。諷刺的是,監管的失范和公眾的熱捧使得社會輿論忽略了吳英資本運作的瑕疵和漏洞,而迷失于"丑小鴨變天鵝"的童話幻想中。 確實,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確立使得每個中國人都有可能成為富翁,但稱職的公權和理智的公眾不會局促于財富聚集的結果上,而是應對致富過程有清晰的了解。 遺憾的是,監管部門對吳英財富的來源懵懂無知,尤其在媒體和公眾數月來紛紛議論吳英財富的來源時,監管部門甚至沒有出來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說明。這一方面說明公權對資本調控的力度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地政府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無意識。 "突然富豪"是法制之痛 ■王攀 不為公眾所知也就罷了,如果連國家稅務機關都不知道,那么,這樣的"突然富豪"肯定是有問題的。富豪在取得財富的同時,應向國家繳稅,這也是法制國家財富透明的根本所在。但國內每每突然冒出的"富豪",不僅讓公眾摸不著頭腦,甚至連國家的稅務部門也一頭霧水。26歲的浙江東陽富姐吳英無疑就是這樣的富豪。 "突然富豪"對社會是一種傷害。它首先刺激的是人們的仇富心理。在國外一些國家,甚至在我國香港,別人的富有帶給社會的不是一種仇視。在窮人看來,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富人的努力和對機遇的把握。如果自己也付出努力或把握有利機遇,同樣也能富有。 但"突然富豪"給社會的影響與之恰恰相反。一旦人們發現富豪的財富,不是通過努力和機遇得到,而是通過非法手段,比如權力、犯罪、暴力等手段獲得,那么只能產生兩個后果:一是極端仇富,進而把對權力、犯罪和暴力的恨轉化到所有的富人身上;二是通過非正常渠道實現富裕,比如接近權力、違法犯罪、參與暴力分配等,致使社會致富的正常渠道喪失。 完善的法制社會里,"突然富豪"幾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只能說明富豪從事的行業,或者致富的手段并不合法---這也正是人們懷疑吳英走私、販毒、搞軍火、傍大款等的原因所在。事實上,也正如人們的預期一樣,吳英的財富不合法---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突然富豪"是法制之痛,自然也是社會的一個痛。 網民熱議 新華網友如果是非法集資就必須懲處,如果是紅眼病,那就不好說了,不過就目前情況看,太張揚了是主要原因。而且她的攤子大,一個小女子要駕馭是很難的。 新華網友這種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果沒有違法的手段,是不可能天上掉餡餅的! 網易網友在中國,靠玩"空手道"一夜暴富的事例太多了,說白了,都是某些部門的某些人為了自己獲利而違規操作的結果,當然首先得有銀行作為堅強后盾,這樣的事對知道其就里的人來說,其實一點都不神秘。 網易網友我第一次聽到她的人和她所做的事。只有一個感覺:傻子一個。太囂張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誰跳得高,誰就摔得快,我們什么時候看李嘉誠大嘴過?這就是做人的境界! 新浪網友看了一些評論,我就納悶了,只要政府干什么事,都會有人出來橫加指責,政府不查吧,人們會指責政府在包庇?而政府根據舉報進行查處吧,竟也有人指責政府"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等等。一派胡言,這樣一幫人到底安的什么心? 財富特權終將付出代價 ■畢舸 按照常識,若吳英確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她應當低調行事,何以如此張揚呢? 根據筆者個人的推斷,吳英的反常識做法,只能證明:首先,媒體眼光確實敏銳,能夠捕捉到吳英的蛛絲馬跡,從而"挖掘"出這么一個年輕的女富豪;其次,吳英并不懼怕媒體報道,反而有助推輿論之舉動,或許是她需要通過個人形象的樹立,制造"吳英財大氣粗"的虛假幻象,使其從事的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活動蒙上一層金光,獲得更多民眾的追捧;第三,吳英也許已經認為,其長期從事的吸收公眾存款活動雖然不合法,但并不"違法",因為此前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麻煩,她和她的集團活得很"自在",事實上已經享有了特權。 學者秋風近期寫了一系列關于民企"原罪"話題的評論,其中談到一些私人企業進入政府所禁止的行業,系統地利用金錢從事廣泛的賄買活動。此時,規則已不再限制他們,相反,他們倒在利用權力來建立某種壟斷暴利。這大概就是不合法但并不"違法"的畸形社會形態。在這些企業家眼中,一切社會要素都可以物化,比如道德轉換為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經濟人理性"可以放縱自己從事一切有利可圖的活動,通過利益交易換取某些官員的權力護衛,從而"贖買"其行為的非法性。在這些企業家的內心深處,法律與道德的邊界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利益擴張的無邊界狀態,他們因而對尋租、賄賂、破壞公眾福利與市場秩序不存在絲毫內疚感,反而充滿了自負與傲慢。這就是"財富特權思維"的泛濫。 "富豪超男超女"以自我為中心劃定了華麗的舞臺,滿足于意念制造出來的掌聲狂潮中,但舞臺畢竟是虛幻的,"富豪超女"吳英倒了,之前的"超男"祝融、顧雛軍等也紛紛落馬。這些"超男超女"要為曾經的"財富特權"付出代價,而那些還在舞臺中央志得意滿的富豪們,要學會敬畏---敬畏神圣法律、敬畏大眾良知、敬畏市場規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