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穆瑞年
股權改革,首次讓投資者與經營者的利益聯系到了一起。而基金規模爆炸式增長,更是改變了整個市場格局:個人投資者主導讓位于專業機構主導;跟莊博弈的空間被不斷擠壓,價值投資的理念重新找到了生長的土壤。此時重讀大師價值投資經典,其重要意義也就體現了出來。
說到價值投資這個概念,就不能不提到兩本書。首當其沖的是資本市場的奇才———彼得.林奇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林奇基于價值投資的選股思路,對上市公司進行了6種分類,有效的解決了投資組合配置的起點問題,這六類公司被形象地類比成為工作穩定的工薪族,高收入的執牌律師和牙醫,旅游景區的酒店老板,尚未得志的演藝明星,不停奮斗的潦倒者或失業者,還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家族財富繼承者,形象地描述了這六類上市公司的突出特點;他的13條選股法則在我們看來更加別出心裁,即使在別人看來沒有成長空間的企業中,林奇同樣可以找到投資機會。無論是6種基本分類還是13條選股法則,林奇的選股招式從來沒有離開過價值兩個字,企業的利潤點,行業的利潤點,投資的回收期這些再樸實不過的思想成就了麥哲倫基金,也成就了林奇。
另一位價值投資的積極擁躉就是《投資者的未來》一書的作者杰里米.J.西格爾。他不但堅定地擁護長期投資與價值投資的理念,更以學者的嚴謹對傳統的基礎分析進行了更深入徹底的驗證。這本書中對價值投資理念的貢獻有三點:首先作者指出了價值評估中關于增長率的誤區,其次對股東價值的源泉股利的意義進行了精辟的闡述,第三給讀者指出了經濟全球化以來投資者應做出的反應。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投資股票的價值體現在股票價格的成長上,而作者用大量數據驗證了股息在長期投資中的作用,由此進一步把增長性與收益性概念區分開來。這一點在中國資本市場里顯得格外有現實意義,投資者面對投資選擇時,很少能夠從投資的根本利益出發考慮,大多會被各種各樣的故事忽悠得暈頭轉向。然而作者引用了一句話生動地體現了這種理念所在,“喂養母牛是為了獲得牛奶,喂養母雞是為了獲得雞蛋,……購買股票就是為了獲得股利”。只有當投資者把投資的回報看作最重要的事情,才能把價值投資最徹底地貫徹下去。
中國股市已直沖上3000點高位,并出現大幅價格波動。一時間,政策面、資金面的利空紛至沓來。價值投資的理念是不是又一次折戟中國?中國股市到底有沒有值得投資的品種?這些企業的價值到底在哪里?讀這兩本書,投資者會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啟迪,先來看看公司的利基所在,這是不是一家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比如能源,通訊,金融和交通運輸中的很多企業,它的超額利潤能否維持下去;再來看看這家企業的現金流,這是一家企業出售時,購入方最關心的問題,每股現金流也是上市公司股價的底線;其它隱蔽資產的企業,也會出乎意料的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利潤增長,比如我們看到的會計制度修訂帶來的企業賬面資產重估機會。你買過你不熟悉的股票嗎?如果有就忘掉他們吧,要從生活經驗上對一家企業的優劣做出判斷,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第三,價值投資需要購入后耐心持有,這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很多投資者與勝利失之交臂的原因就在于此,無論林奇還是西格爾,他們在選定投資目標后會持有股票幾年以上。這也是他們長期戰勝市場的秘籍。價值實際無處不在,關鍵要懂得判斷的要點。
(作者為CMC國際理財咨詢公司首席講師及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