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06年藝術品拍賣如果從數字上看似乎是讓人振奮的,這一年里中國藝術品共舉辦了684場拍賣,總成交額近150億元,然而,如果拂去那些虛浮的泡沫,卻不能不讓人感受到一種金錢追逐之外的寒意:在歲末年初的幾場拍賣中,即使生意最紅火的幾家大拍賣行,人氣和買氣也明顯不能與2005年相比。
在1月份的國內幾場大型拍賣中,當以前天晚上結束的西泠藝術品拍賣會影響最大,總成交額1.72億元,平均成交率86%。其中成交前幾名的幾乎都是古代書畫。回看新年以來的幾場拍賣,業內人士認為,拍賣公司將面臨重新洗牌,藝術拍賣有望逐漸去除虛火,逐步進入理性回歸的階段。
《米芾拜石圖》成“標王”
西泠拍賣的最高價為明代陳洪綬作品《米芾拜石圖》,成交金額達到792萬元,此圖為立軸,設色絹本,尺幅為114.9厘米×47.1厘米。無獨有偶的是,就在前幾天的浙商2006冬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同樣是陳洪綬的《高士賞硯圖》也拍出440萬元。
明代陳洪綬的人物畫高古而典雅,具有一定的類型化與符號化特色,《米芾拜石圖》并沒有通常可見的文人肖像溫柔敦厚的形象,畫中米芾的造型上銳下豐、頭大身小,寬袍廣袖,具有強烈裝飾趣味,連身邊的侍者、隨從的造型也有此特征。這種造型方法遠承五代時期的貫休,近取徽派版畫,屬于陳洪綬所特有的形式語言。
明代沈周的《吳中奇境圖》也拍出638萬元,該作題簽為“沈石田吳中奇境卷,吳大本題”,并有吳湖帆款識。
西泠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成交額為5300多萬元,成交率達84%。古畫之外,800方犀角象牙印章也是西泠拍賣的極大看點,這一專場拍賣是有史以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印章藝術品專場。
方介堪刻的是一方象牙“瀟湘畫樓”印,因是張大千的曾用印,其底價僅16萬元,最后以99萬元成交,是底價的6倍多。“瀟湘畫樓”是張大千書畫堂名之一,因其喜獲南唐畫家董源山水巨作《瀟湘圖卷》等4件作品,遂名其堂“瀟湘畫樓”,并請來好友、篆刻家方介堪操刀鐫刻“瀟湘畫樓”印。
此外,吳昌碩36歲時所刻的象牙閑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拍出63.8萬元”,“犀象印萃”專場成交額達1335.675萬元,成交率達98.5%,且成交價均比底價高出3-5倍。據拍賣公司介紹,參拍者九成以上只買了一件藝術品,而不像過去一人大包大攬,這從一方面也說明買家眾多,市場正在走向理性。
拍賣公司面臨洗牌
針對層出不窮的拍賣公司與隨之而起的假拍、假鑒定,北京文物拍賣專家趙榆前不久撰文認為,文物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貨源只能越賣越少,再加上我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剛剛興起十幾年,進入拍賣市場的收藏家,正處在加大收藏的興頭上,沒有出貨減倉的觀念,不像國際大型拍賣行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與運作,形成了老的收藏家不斷出貨,新的收藏家經常進入市場的良性循環。特別是新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如同風起云涌,大量增加,使得僅有的貨源更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
由于2006年秋季拍賣已漸顯疲意,因此今年春拍,各家拍賣公司從征集作品到落槌的整個過程,不確定因素很多。成交率的壓力使得一些拍賣公司不得不拼命追名家精品與一線畫家,一些剛剛起步的小型拍賣公司,將直接面臨無好拍品可上的局面。趙榆表示,2007年將成為拍賣公司重新洗牌的重要一年,處于第一集團的大型拍賣公司要重新排隊,優勝劣汰,而只有靠多年積累的誠信、人才、規范操作才能真正堅持下來。(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