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如何才能做到不輸錢呢?傳統的心態療法里說,要克服貪婪和恐懼,再細致些還要加上克服僥幸心理;最近很多人都在看于丹編著“論語心得”,其中有這樣一段關于子貢問政的解釋:國家要富強,就要“足兵、足食、足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足信”,“民無信不立”嘛;其實股票操作里也存在這個“信”字,這個“信”也可以說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責任;在股市里想做到不輸錢,當然要學一些基本的分析和操作能力;信也是“自信”,但并不是盲目的相信自己,而是清楚的認識自己的能力范圍,當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都做得很準確時,就要堅定不移的執行操作計劃,在牛市的時候就是以持股為主;而當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都出現偏差,或者分析的結果就是顯現風險加大,回報概率變小時,就要完全執行持幣計劃;在股市里要生存,只會持股當然不夠,持幣顯得更為關鍵,但這些都是信心使然;所以在股市里生存,當然要學會基本的分析辦法,不求花哨,但要行之有效,不求百分百的準確,但要基本識別方向,不求明天、下周的漲跌,但要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勢道,這些其實并不難做到;比分析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基本的操作習慣,買時堅決果斷,賣時干凈利落,絕對不存在因為掛價差了幾分錢,而導致不能成交的問題,牛市時有基本的上升趨勢線和成交量標準做為持股底限,熊市時要有明確的時間和空間止損(止盈)標準.
在論語里,子貢還反復問,“足兵、足食、足信”哪個能夠去掉,哪個又最重要呢?孔子回答的是“足信”,說明這三點還是有所取舍和輕重的;回到股市里來,“分析、操作、信心”哪個能少呢?少了基本的分析,那就是沒了方向,沒方向還不如去買基金(當然,基金也是需要基本的分析的);少了成熟的操作,那顯然一切都成了空談,就好象一個教練員設計出一套好戰術后,沒有隊員幫他落實一樣;少了信心行嗎?當然更不行,那沒有分析和操作做基礎,這種信心有用嗎?股市里最近總聽人說,自己選股如何好,雖然剛進股市,但我以前是做管理工作的(或者我以前是帶過隊伍的,如何如何),只不過沒拿捏好持股的節奏,最后沒賺到錢,其實呢,他之所以“選”的股票“好”,只不過因為現在是牛市,哪只股票都有輪到暴漲的機會;最近還有不少的投資人賺錢賺到飄飄然,這些剛參軍就打三大戰役的小戰士,是真不知道當初紅軍怎么爬過的草地啊..都說憶苦思甜,但讓生活在牛市里的人每天都去找根苦黃瓜來舔好象不太現實;那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能真正做到不在股票上輸錢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會技術分析不行,有成熟的操作能力也不夠,懂得信的把握(甚至三樣都具備也沒法做到100%);答案只有一個:遠離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