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百姓理財規劃大預測 |
發布日期:2007-1-7 13:3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回顧2006年的百姓投資理財,可圈可點之處頗多。4月份開始,因價值回歸和股改引發了深滬股市的大幅上漲,全年股指上漲超過100%,許多股民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8月份的加息可以說幾家歡樂幾家愁,存款人自然笑逐顏開,而貸款者卻愁眉不展,很多人都在考慮提前還貸;不過,一年來人民幣理財越來越普及,并且收益率不斷攀升;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異常火爆,有一家新基金只用一天的時間竟發行了400多 億元,相當于過去發行的十多只基金。 最關鍵的是這一年老百姓的理財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理財雜志書籍暢銷,理財講座爆滿,報紙理財版受寵,理財已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一個主要話題之一。 因此,及時總結2006年理財得失,積極謀劃好2007年家庭理財成為多數居民所面臨的問題。 財經提示 股票:避免博弈,業績是股市永遠的主題。2007年還是應當多關注一些行業龍頭的績優股票以及人民幣升值概念的股票。 基金的大量發行,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迅速涌入,散戶賺錢的難度自然會越來越大。不適合炒股的人可以趁著股市上漲的時候退出,買點運作穩健的開放式基金,讓專家給你炒股,坐享收益也不錯。 銀行服務:多數小客戶恐怕暫時還難以從外資銀行的到來中直接受益。外資銀行是純粹的商業企業,為了確保在中國金融市場的盈利,他們對客戶設定的門檻會很高,對在盈利點以下的小客戶他們會采取降息、收費等方式來婉拒。 2007年各家銀行在個人貸款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包括貸款品種、貸款利率、貸款門檻、貸款效率等等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貸款人莫忘貨比三家。 人民幣/外幣:高收益莫忘靈活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雖然比較可觀,但一般不能提前贖回,所以,大家要根據自己資金的使用預期來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或者盡量購買半年或一年的短期理財產品。 留意相關起息規定。人民幣理財與儲蓄不同,并非在買入當日就按照理財產品開始計息,而是在發行期結束后的次日開始按理財產品計息,因此,如果離起息日較遠,可以在預先訂購的基礎上,先存成通知存款或購買貨幣基金,等起息日前再將資金轉入理財賬戶,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理財收益。 基金:長期投資收益更高。另外對基金的收益要求也不能過于高,全年下來,能實現10-20%的收益就相當可觀了。 可以關注次新基金。2006年下半年發行的新基金走勢情況良好,多數基金的凈值漲到了1.2元以上,統計數據還顯示,次新基金的平均單位凈值增長率明顯超越了同期其他老基金,因此大家不妨多關注次新基金。 除了業績不錯之外,次新基金的價格一般比較低,與投資老基金相比,風險更小,與新發行的基金相比,則業績更明朗,因此,選一只業績好、潛力大次新基金會為你2007年的家庭理財錦上添花。 理財市場2007年依然讓人充滿想象。 股市有望沖擊3000點 中國股市在2006年順利完成了股改,股市監管更加規范,從而促進了股票指數的增長。年初的時候很少人敢預言滬指將越過2000點,但12月份滬市綜指輕松越過了2000點大關,如果按照年初1180點來計算,全年漲幅高達100%以上,因此,對于很多股民來說,2006年應當是一個豐收年。如果說2006年是股市改革打基礎,那2007年中國股市將進入穩健發展期,因為股市的準入制度更加嚴格,新上市的一般都是業績優良或行業龍頭企業,這些績優股將對股市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工商銀行的上市,直接拉升了股指,進而帶動了其它股票的上漲。 綜合考慮全球資本市場所存在的資金流動過剩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股市還有繼續沖高的動力,有專家預言,2007年滬市綜合指數有望沖擊3000點,不過現在指數的作用已經減弱,如果再發行幾只工商銀行這樣能拉抬指數的股票,3000點可以說不在話下。同時也有專家預測說2007年將是一個振蕩年,股市的走勢可能會因大起大落而變得更加撲朔離迷。總之,無論那種觀念,指數漲跌無所謂,個人賺錢最重要,投資者需要適應股市新的形勢,摸準市場脈搏,這樣才能成為股市的"常勝將軍"。 銀行服務可以貨比三家 根據2006年12月11日起將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自條例生效之日起,允許外國銀行分行吸收中國公民每筆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的存款;另外外資銀行在華分行只要轉變一下身份,在本地注冊成法人銀行,就可以和國內銀行一樣全面辦理人民幣業務。也就是說,2007年金融競爭將更加激烈,除了服務上的競爭,更多的則是價格上的競爭,中外銀行以及國內銀行之間變相的價格戰絕不會只局限在貸款利率和存款收益上,涉及范圍將更大,比如同樣是買基金和匯款,2007年將有更多的銀行推出網上買基金費率優惠、匯款優惠等舉措。 另外,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私人銀行業務將迅速發展,屆時資產數萬以上的客戶完全可以要求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較早的外資銀行甚至個別中資銀行為你單獨設計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服務個性化、收益差異化將是2007年金融服務的主題。人民幣外幣理財水漲船高 2006年初的時候,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產品還只是大城市人享受的"專利",因為當時理財產品一般是由在大城市設點的外資銀行或國內股份制銀行推出,但此后,隨著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人民幣和外幣理財產品的相繼推出,銀行理財產品得以"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大銀行分布較廣,因此全國無論大小城市都可以輕松買到理財產品。 受同業競爭以及貨幣、債券市場行情的影響,2006年人民幣理財呈現逐漸走高的趨勢。比如,年末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推出的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年收益高達3.3%左右;外幣理財受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更是水漲船高,收益逐漸攀升,半年期外幣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竟然達到了5.2%,比同期外幣儲蓄高2.32個百分點把握升浪起點。2007年因為外資銀行大量涌入,以及百姓投資渠道增多、對銀行理財造成分流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依然會呈現上升趨勢,屆時除了普通的理財產品之外,與信托、打新股以及債券基金等渠道掛鉤的高收益產品將更普及,百姓選擇理財產品的余地將更大。 基金選擇難度將增大 2006年股市的火爆,開放式基金功不可沒,特別是2006年新基金的大量發行更是對股指沖擊新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6年11月末,新發行的基金數量已經達到79只,規模突破3000億,是2005年3倍之多,并且各基金公司都在紛紛醞釀2007年加快基金發行速度,所以,2007年基金市場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不過,2006年基金凈值的暴漲與股市增長有很大關系,2007年股市很難出現2006年那樣的暴漲行情,因此基金再出現凈值翻番的行情也非常難,更多的開放式基金的收益會趨于平穩。因此,"基民"們2007年無論是投資心態還是投資方式均需要進行調整。 另外,受"封轉開"等利好刺激,2006年封閉式基金也為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收益,基金興業作為"基改"第一單,其"封轉開"的轉型方案在持有人大會上獲得了98.69%的高票贊成,8月9日它順利轉型為"華夏平穩增長基金",申購規模達到18億,遠遠超過原有5億的規模,相當于發行了一只新的開放式基金。市場人士預計,2007年是小盤封基的轉開放之年,基金同智、基金景業、基金安瑞等諸多封閉式基金完成"基改"。因此,高折價率的封閉式基金在2007年也將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來源:中山商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