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民間相傳,“富不過三代”,大凡富上三代,能打破這一規律的家族,無一不是在教子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富人,家財萬貫。年邁時,富人犯愁起來,怎樣把家財更好地傳給兒子呢?他苦思冥想,頭發都白了。
一天,妻子對他說:“咱兒子挺聰明的,你能發家,他也能守業。”
“發家不易,守業更難啊!不勞而獲會使兒子成為不肖子的!”富人說。
“那你把當初發家的本領教給他呀。”妻子說。
妻子的話啟發了富人。他把家里的金銀財寶統統埋入墻下后,夜間將門窗全部撬壞,晨時驚呼“賊來了……”然后放聲大哭。
兒子聞之,非常傷心,卻勸父親說:“別傷心,我會掙錢養活您的,我一定要讓家里跟從前一樣富裕……”
第二天兒子就離開了父親,連種地帶做買賣,不論多臟多累的活,只要賺錢他都干。他把賺到的錢放進竹筒里,一文錢一文錢地攢著。攢到能買一匹馬了,他就去買馬;攢到能買車了,他又去買車;有了車和馬,他賺的錢漸漸多了起來……他仍然把賺到的錢放進更粗的竹筒里……
富人眼看著兒子和他當年一模一樣地創業了,就把兒子叫到跟前說:“既然你知道珍惜財富了,那你就用鎬去刨那面墻吧!”
經常聽父親給我講老家發生的故事。當年,他們村里有兩個財主,一個身高體壯,非常能干,別人駕馭不了的騾馬,一到他手里馬上被馴服,并乖乖地去干活。別人半晌才能刨完一壟地,他一袋煙的功夫就刨完了。他也很簡樸,一年四季穿著一套油里麻花的大布褂,村里人都管他叫“油大褂”。
另一個財主雖然瘦小,也很能干,并很精明。別人都開始“貓冬”了,他卻整天去攢糞,并能算出一畝地他需要多少糞肥,才能打出最高產的糧食。他每天雞叫頭遍就拎起糞筐、糞叉去拾糞,大家又管他叫“糞叉子”。
無疑,油大褂和糞叉子是村里最有錢的人。但不同的財富觀、人生觀、不同的教子主張,卻使他們自己及兒女的后半生命運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