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債有房家庭長短期投資規劃 |
發布日期:2006-12-20 14:4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楊先生家庭支出與工資收入相抵,房屋租金成為惟一自由現金流。因此,提高流動性比率是楊先生改善家庭財務狀況的首要目標 一、工資收入全部用光 楊先生今年35歲,大學職員,年收入3.6萬元。妻子柳女士35歲,自由職業者,年收入10萬元。目前家有活期存款10萬元,無負債。自有房產3處,一處115萬元市值(款已付清),目前已出租,年租金6萬元;一處160萬元市值(款已付清),本人自用;另一處在郊區,價值22萬元,通常周末和夏天去居住。有一輛價值20萬元的汽車,維修等費用年支出需2萬元左右。 家庭年支出為:生活費6萬元、旅游費2萬元、通訊費1萬元、妻子健康保險支出1萬元、禮品支出5000元、其他費用1萬元。兩人準備明年要孩子。 楊先生想知道,以自己"每年支出將工資收入全部用盡,僅房屋租金為可自由支配資產"的情況看,應該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和投資?在理財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二、資產流動性較差 楊先生家庭的資產負債關系明確,資產總額較高。家庭總資產即為家庭凈資產,無負債項目,資產負債率為零,負擔較輕。其中,家庭流動性資產即銀行活期存款10萬元,占總資產的3.06%;固定資產共計317萬元,占總資產的96.94%,資產流動性較差,此指標會影響到楊先生家庭的投資理財投入額及收益。家庭支出與工資收入相抵,租金成為惟一自由現金流。 處于家庭轉型階段的楊先生打算明年養育子女,備用金需求會迅速提高,因此,提高流動性比率是改善家庭財務狀況的首要目標,保證育兒資金充裕是楊先生家庭財務規劃的重點。 造成該家庭資產流動性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在成長期期間,兩處房屋的貸款支出較高,沒有合理分散房屋支出給家庭轉型后帶來的壓力,從而加重了楊先生家庭今后的現金流壓力。 由此可見,在家庭成長期向家庭成熟期過渡時,切勿為了減少利息支出而迅速還清負債,這樣雖然家庭負債會減輕,但手中的活用資金過少,不足以應對子女費用支出及意外的應急。楊先生家庭現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抵御風險資金過低,可通過保險規劃來分散風險。 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看出,楊先生家庭財務指標中的積極方面與不足之處如下: 積極方面:1、無債務。2、收入較為穩定,家庭收支固定。 不足之處:1、儲蓄比率過低,不足以應對意外事件。 2、流動性不足,不易變現。 3、無投資,不足以分散房產投資和保險保障方面的風險。 4、缺乏家庭意外保障。 三、短期低風險投資 楊先生家庭明年將養育子女,但10萬元的流動資金是無法滿足這一期間的順利過渡的。有三種途徑可考慮: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開支,三是變賣房產。考慮到該家庭剛付清兩處房產的房款及房屋升值潛力,因此,不建議變賣房產。楊先生的收入是固定的,柳女士作為自由職業者,應加強工作量,適當提高收入,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收支盈余。 楊先生關心投資理財,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他2年后才重點關注的事情。孩子滿周歲,家庭轉型期順利過渡之后,再做投資。因為在這期間,本來不多的流動資產進行風險較大的產品投資時,若出現本金損失,會造成家庭現金給付壓力。當然,在此期間,家庭也可適當做些保障性強的產品投資,如貨幣型基金或雙利理財產品,適當加大夫婦兩人的意外保障和大病保障。 從第3年開始,家庭投資才應逐漸分明,適當提高投資產品的廣泛度,合理搭配。每年的租金收入6萬元也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重點資本,應善以利用。 要提醒楊先生的是,重視理財投資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但一定要以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為基礎,結合家庭現金流大小,適時、適度地進行規劃。不能為了追求投資而忽視了理財規劃最重要的"從實際出發",否則就會得不償失,導致家庭財務狀況混亂,與自己的原意背道而馳。 四、2年后多方面投資 第一階段:保證現有流動資金穩定、小幅升值,不可盲目追求投資產品種類的豐富 在生育子女之前,要充分準備資金以防意外,因此,活期存款10萬元建議購買半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或存6個月期限的定期存款,而房屋租金6萬元,即每月收入5000元,可以投資風險較小的貨幣型基金或偏債型基金,如華夏現金增利或交銀施羅德貨幣基金,收益穩定且風險可控。 第二階段:3萬元投資偏債型基金或股債平衡型基金,7萬元投資人民幣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3.6萬元投資集合理財計劃 在孩子1周歲時,即從夫婦兩人37歲開始,該家庭可考慮進行多方位的投資。 建議投資可把握的基金、信托及集合理財產品。從第二階段開始,夫婦每年的工資收入與支出相抵,房屋租金收入為每年6萬元,育兒資金支出為2.4萬元,收支盈余為3.6萬元,每年有3.6萬元可進行投資積累,10萬元的本金仍然進行比較穩定的投資。 假設兩部分資金的投資回報率為2%,那么,6年后的投資終值為34萬元。由此,家庭即要開始累積孩子的學費,那么,理財方式也要因情況(學涯規劃)而定。依照風險屬性的資產配置,在10萬元中,投資偏債型基金或股債平衡型基金可用3萬元,人民幣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可用7萬元。其余每年的3.6萬元,可購買市場上較為優良的集合理財計劃,要認真衡量產品的風險及收益。 購買重大疾病、殘疾及身故保險,可作為年老時的養老金,既能保障自己的健康,又能為家人提供經濟支持。建議購買1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投繳期限20年,每年投入4000元至5000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