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版畫,在藝術品市場中經歷了邊緣化、破冰回暖等階段,終于再度升溫。在17日舉行的北京翰海秋拍的當代藝術專場上,應天齊《西遞村系列》,以92萬元的價格落槌,一舉刷新中國版畫拍賣的紀錄。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版畫收藏已迎來最佳入市時機。 ■版畫收藏有很大市場空間
中國版畫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但版畫這一藝術門類在藝術品市場的表現卻與其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不相匹配。自2003年起,版畫專場拍賣才逐漸為收藏者們接觸,趙無極、袁慶祿、應天齊等的作品頻頻亮相,這對于引導版畫市場走向繁榮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其投資潛力不可低估。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版畫現在已經得到國際認可,而且價格定位又適合百姓收藏,盡管目前和中國畫和油畫相比,版畫的市場還是非常小的,但這也正顯示版畫收藏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當代版畫作品前景看好
至于哪種版畫更有市場潛力,李衛指出,因版畫有木版畫、銅版畫、石版畫與絲網版畫等版種的不同,各版種又因制版與印刷技術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在我國,木版畫最普遍,又有油印、水印、拓彩等多種技法,豐富多彩,因此版畫可以表現的題材十分豐富,市場潛力并不局限于某種特定題材。“特定歷史時期固然會產生特定的主題,但這都是不可再生的。而版畫家對當代生活的思考,也有可能成為日后的經典。因此對收藏者來說,必要的鑒賞力和前瞻性也十分重要。”
得知自己的作品再創新高,有“版畫拓荒人”之稱的應天齊表示:“對于市場這或許是一個信號,意味著2007年版畫市場將比較熱,國內市場會有所運動。而在08年版畫市場將更旺,在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下,版畫市場將迎來更多的國際收藏家。”
■版畫收藏誤區亟待打破
業內人士指出,制約版畫市場擴大的因素之一,在于不少收藏愛好者對版畫有無收藏價值有些疑慮。一些觀點認為,版畫無非就是印刷品,并且可以重復很多。對此應天齊表示,復制品與版畫作品有著本質的不同,復制品只是簡單地機械化地批量印刷,而版畫作品本身有畫家的原創性與獨創性在里面,而且版畫的印刷數量都有限制,“究竟是利用技術來創造藝術還是復制藝術,版畫作品收藏的價值意義就在這區別之中。”
還有收藏者認為,版畫就是黑白藝術,不如油畫、書畫那么華麗和豐富。對此北京國博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張明軒指出,許多版畫作品需要套十七八次色才能完成,其色彩層次豐富,是油畫所不能比擬的。版畫家不僅僅是一位畫家,還必須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大師。版畫的整個創作過程是唯一的,它集畫工、刻工、印工于一身,每一步都由畫家本人完成,少則數月,多則半年。
■鑒賞版畫需多方考量
得知當代版畫作品拍賣又創下新高,同樣擁有一整套《西遞村系列》的收藏家蔡先生十分興奮,他告訴記者,版畫收藏有很多學問。首先一定要堅持選自己喜愛的題材;其次要看名頭,所謂名頭指的是歷次美展的獲獎作品和相關獲獎記錄,是否為各大博物館所珍藏,一幅版畫的存世量和它的藝術價值決定了該幅版畫的市場價值;第三要看成交價,大拍賣公司的成交價體現了市場的認可程度;另外,工藝越復雜越精致的價格越高,套色木刻的價位自然高過黑白木刻,大尺寸的顯然高過小尺寸的。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復數藝術”,版畫的一件作品可以有許多張印品,國外常在100~200張印數,最多的可達300張,國內因為版畫市場沒有開發,印數則較少。現代印數標志要由版畫家用鉛筆親手簽寫在畫的下緣以示信實,如2/50,就是說這件作品共印50張,這是第二張。有時寫作“AP”,這是藝術家自己收藏的印刷樣張,可以送人,也偶有出售的。在版畫上簽寫的還有畫題、版種、技法、作者簽名與創作年代。只要有了以上幾項標識,特別是印數和簽名兩項決不可少,就標志著這是一張有畫家信譽保證的有價值的原作,并非普通的機器印刷品。這是購藏版畫時要特別鑒定與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