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這座廟,能否容得下資金雄厚的境外機構和內地券商?
一位接近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交易所正在醞釀會員制度改革,其中一個方向是擴大會員數量,包括引入經紀公司如券商、期貨公司和一些境外機構,并計劃在內地會員中進行改革試點,向個人開放黃金投資。
記者隨后從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處獲悉,已有券商提出了申請。
交易所盛邀 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現有149家會員,包括商業
銀行、黃金生產企業、冶煉企業以及黃金加工企業,全部為內地會員,缺乏國際性會員。
按照日前央行制定的《黃金交易管理辦法》(下簡稱《管理辦法》)討論稿對引入境外會員規定:“具備條件的境外黃金機構經批準可以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一旦該《管理辦法》獲批,也為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市場掃清了障礙。
“境外會員參與將使得國內黃金交易與國際黃金交易接軌更加緊密,增加市場流動性,是市場成熟的必要條件。”威爾鑫投資首席分析師楊易君表示。
此外,券商原則上可以獲得類似銀行的個人黃金投資業務代理資格。但交易所人士表示:“券商代理業務的范疇跟銀行還不一樣,更專業一些。”
“引入更多會員對于黃金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增加流動性是有益處的。”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劉山恩告訴記者。
廟小容不下大菩薩? 雖然交易所拋出橄欖枝,表示可以接受券商申請,但是券商愿意不愿意,還是一個問題。
對此,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表示質疑:“證券公司不一定懂得黃金投資業務,而且目前券商的經營范圍并不包括黃金經紀業務。”
今年以來股市行情持續走高,不少券商都喜上眉梢,對黃金交易所的邀請似乎并不熱情。“即便允許券商加入,目前的黃金市場也吸引不了券商,券商不會輕易把自己的客戶送給黃金交易所。”一位證券業內人士表示。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以現貨交易為主的黃金市場,券商等機構進入是否有用武之地?“內地黃金市場本身交易品種缺乏,流動性不足,券商和境外機構能發揮多大作用?”劉山恩表示出擔憂。
“雖然市場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目前內地黃金市場仍缺乏對沖工具和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另一位交易所綜合類會員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此時將黃金放于資產組合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