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堆上產生的奇跡 |
發布日期:2006-12-7 9: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一個默默無聞的“門外漢”從租賃倒閉的小廠起步,經過7年的摸爬滾打,由原來窮得叮當響的下崗職工成為擁有5000萬元資產的富翁。
下崗倒騰服裝
這位千萬富翁叫王喆,今年43歲。原在一家鎮辦企業工作,可沒干幾年,這家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了。失去工作的王喆就像失去了生活的航標,成天東游西蕩,不知干什么好。老父親見此,忍不住訓起他來:“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你天天像個沒頭蒼蠅似的在外亂轉,難道能拾個皮夾子?廠沒有了,就自己干,游手好閑不是男子漢!”
這一訓,倒把王喆訓醒了:是啊,廠沒有了,可以自己干,自己有手有腳有頭腦,總不能讓父母養著。但干什么呢?他與鎮上殺豬的好友劉二一合計,決計擺個熏燒攤賣豬頭肉,由劉二提供原料,自己只要花少許錢添置一些玻璃罩和搪瓷盤子就行了。
可這熏燒攤沒開張幾天就夭折了,原因是光顧的人太少了,人家嫌他的熏燒沒味道,而這熏燒賣不出去隔宿更不好賣。如此積壓怎能不收攤子。
熏燒攤子的“破產”并沒有使王喆灰心喪氣,他又向親戚借了千把塊錢去常熟進了一些服裝,回來擺起了服裝攤。起初沒有入門,還稍有虧損,后來漸漸上了道,就能賺錢了。但賺錢也很有限,因為城里人到服裝攤買衣服砍起價來太兇,砍得你只能賺點油皮。王喆不甘心就此守著個服裝攤一輩子,他想干點大事情。
有一天,他順路從已停產多年即將破產的東臺造紙廠門前經過,一紙“租賃啟事”吸引了他,鬼使神差的他不知怎的竟對租賃造紙廠產生了興趣,回去跟家人親友一商量,反對聲四起。原因很簡單:你對造紙一竅不通,怎么去管理?況且造紙行業又不景氣,你這個門外漢進去不是找死嗎?可王喆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如果辦一個新廠,少說也要幾百萬,而現在租賃,一年就只有十幾萬。干得好,利潤就像滾雪球,干不好,權當花錢買教訓,再說干任何事都要有點冒險精神,天上不會掉餡餅。正因為人家不想干不敢干,你干了才能贏得先機,大家都想干都敢干的事,也輪不到你,干了也難賺到大錢。人不是天生的全能冠軍,不懂可以學。雖然王喆只有高中文化,可這辯證法還學得蠻透徹的。大家雖然不愿意他冒險,但又覺得他講的話有道理,因而當王喆決心已定時,還是傾囊支持他。
就這樣,王喆開始了他創業人生最重要的紀元。這一時間是1997年7月。
租賃造紙廠
租賃了停產多年的造紙廠,只能說王喆抓住了一個登山的機遇。而要想登上成功的山峰,那還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就在王喆試產的第二天,市環保局就來人調查取證,因為有居民向環保局舉報,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影響了他們正常生活。企業必須迅速整改。這一點是王喆始料未及的:污水處理設施是原造紙廠的,它們留下的后遺癥卻要自己去處理?
是置之不理還是投入資金先治理污水?王喆內心很矛盾,他的朋友勸他別花這種冤枉錢,說你是租賃生產,這錢投下去不就白扔了嗎?開始,王喆也覺得花錢治污水是有點冤,但想想又覺得不冤,因為創業的目的除了賺錢,還有個服務社會的道理,特別是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同時也為了企業正常生產、長期生存,必須重視環境保護。因而王喆果斷決定不惜代價拆借資金安裝污水處理設施,這一舉動對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采訪時,總工程師王秋華告訴記者,由于國家十分重視環境保護,這幾年砍去了許多污染嚴重的造紙廠,公司的幾個銷售大客戶為了尋找穩定的供應商,都十分重視久興公司的環保處理設施是否齊全,并且親臨現場考察,正是由于公司舍得環保投入,所以才贏得了像儀征化纖這類大企業的青睞。
人性化管理
污水處理是王喆碰到的第一個難題,但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難題是產品賣不掉。
1997年9月,是王喆租賃原造紙廠后的第3個月,也是試產的第一個月,當月試產630噸,負品就占了一半,兩個多月過去,產品一噸也沒有賣出去?吹疆a品壓在倉庫里睡大覺,王喆心急如焚。
“開弓沒有回頭箭”,王喆決定赴江浙一帶調研產品的市場。經過20多天的認真調研后,王喆欣喜地發現自己生產的產品前景還是廣闊的,關鍵是要有過硬的質量。質量過硬才能贏得用戶,才能贏得市場。而要生產出過硬的產品,除了在提升產品檔次的硬件上加大投入外,最根本的還是人。人的主觀能動性很大,優質產品是人生產出來的。而要調動起職工的生產熱情,只有老板去暖職工的心,職工才會投桃報李,與老板貼心、為企業出力。
明白了這個道理后,王喆一方面抓職工的素質教育和技術培訓,一方面采取人性化的管理,不將職工當伙計,而將職工當老師,事事尊重職工,處處善待職工,抽出時間到車間與職工掏心窩子,了解職工的實際困難,盡可能幫他們解決。平時職工家有什么紅白之事,王喆都前往祝賀和慰問。工作時間嚴格執行8小時制,免費供應工作餐,職工的兩保全部到位,平均工資收入在當地企業中位居前列。職工見王喆待人好,也紛紛把心交給他,主動為他出謀劃策,自覺地嚴把質量關,從而使得久興紙業公司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優等品率達到了96%以上,在同行業中居領先地位,產品從過去嫁不出去的“愁女”成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王喆在租賃原東臺造紙廠時就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想法,多年的創業實踐使他認識到民營企業不能搞成作坊型,一定要上檔次、上規模,這樣才有競爭力。2000年他收購了原東臺造紙廠的紙板生產線后,更加堅定了自己創大業的雄心壯志,決定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先后舉債上千萬搞技改擴能,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他把為自己孩子集攢上學的錢都拿出來投入到技改中。通過不斷投入,增強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從而使久興紙業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為企業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去年久興紙業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200萬元。產銷利稅分別比1998年公司成立之初增長了12倍、15倍和16倍。今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又比去年同期增長20%。目前新上的20萬噸紙管紙板項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投產后銷售將達到6個億,創利稅1個億。到時公司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紙管紙板生產企業。(王大慶/中證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