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五花八門的創新投資方法,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其中以黃金投資尤為突出。
目前,黃金投資方法普遍分為兩種:
一種是商品性投資(實物投資)。即用現金到金店或
銀行購買金條,等待金價上漲,進行賣出獲得利潤。實物投資不限時間,不限數量,但手續繁復,費用昂貴。
另一種是金融性投資(合約投資)。即以少量的資金(保證金)可擁有合約的權利。合約投資數量固定,以合約計算,不限時間,但要計算利息。當價格上漲時,隨時賣出而獲利。以國際標準,其數量是固定的,分為10盎司、100盎司作為一個合約標準。
比較可以發現,兩種投資方式各有優缺點。但相較而言,合約投資更可降低成本,控制風險,可做多也可做空(做空可收取利息),其投資方式更為合理。
目前,黃金合約投資市場以倫敦交易市場最為活躍。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至今超過100年,它的操作模式相當規范,管理經驗相當豐富,靈活性很強,投資者的資金受到英國金融監管局的監管,安全性極高。
而倫敦金,又稱本地倫敦金.在全球24小時運作,可利用互聯網和電話進行交易。以美元/盎司為報價單位。其優點是波動幅度大、交易時間長、強大杠桿、低傭金、多空皆可、有限風險、成交量大等。(作者為上海鑫譽投資管理咨詢公司投資顧問)
黃金做市商制度將是未來趨勢
回顧10月的黃金市場,國際黃金價格一度跌破570美元/盎司,這讓很多上海黃金交易交易所的會員非常焦急,因為大多數人都“看空”,所以場內沒人“接盤”。
國內交易清淡,而境外黃金投資卻火爆異常,單中國內地投資境外黃金交易每個月至少有30多億人民幣。面對這種強烈反差,有關專家表示中國黃金市場已到了迫切需要引入制度創新來激發市場活力的時候了,而做市場交易制度則是在沒有充足的競價撮合交易基礎時,活躍市場交易,保持市場流動性,提高投資者交易效率的提供者。
英國City Credit Capital公司資深投資顧問、上海鑫譽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投資專家劉瑞琪認為,國內黃金交易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不夠緊密,是個近乎封閉的市場,而個人投資者散戶也無法直接參與投資,此外,它的撮合競價交易模式使成本風險加大,這些都限制了國內黃金市場進一步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評價說,中國金融業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關口,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模式是采取集中式的發展模式,還是采取分散式的管理模式。
一位參與國內黃金交易市場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國黃金產量是第四位,黃金消費是第三位,但中國在國際黃金市場上卻沒有獲得與此相匹配的地位。中國只有通過做市場制度的發展才有可能擁有國際話語權。”
如何保障資金安全
應該如何選擇正規合法的投資公司進行境外黃金投資交易呢?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必須是英國金融管理局注冊的成員公司,并受其監管,以及監督客戶資金的安全;
在中國交易本地倫敦金,其投資資金必須匯往英國的黃金交易公司(國內暫未能規范倫敦金交易);
投資公司必須提供可靠穩定、不會脫網的交易平臺,以及提供支援下單后備方式,如電話下單。 (平臺須有下單記錄,如時間,單號等);
資金往來必須點對點,客戶對國外公司,國外公司對客戶,無需經過第三者;
投資公司應把每月月結單直接寄給客戶;
投資公司必須保證交易自由,不能強行下單。以客戶本身為基準,(注:盡量避免授權第三者操作);
在國內應有代理商,提供全面的訊息咨詢服務。
除以上各點以外,筆者還要再次提醒客戶必須注意三件事。第一,資金是否安全。第二,風險是否能控制。第三,利潤回報比例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