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繼上月倫敦晚間拍賣后,這個月的紐約晚間拍賣再創佳績,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16號》以136萬美元成交。北京上周秋拍的第一輪熱潮,當代藝術也繼續“發燒”。對此,亞洲藝術國際董事張丁元給藏家開出了一帖藥方:建立當代藝 術的主題收藏。 他說,今年中國當代藝術成功登陸海外拍賣場,在國際藝術市場只是一個起點,雖然是一個好的開始,但要真正融入國際當代藝術主流,還要看你在激烈的競爭中是否會被淘汰,看你是否能帶來新的東西,提出東方的觀點,體現東方的價值,要通過不斷的質疑、辨析、發掘,才能證明你的獨特價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藝術的獨特性在哪里?這是那些藝術家要思考的,也是藏家要思考的。前端在藝術家。而藏家對藝術家的作品,不管是對已經建立市場聲望的藝術家,還是去發掘那些未成名的藝術家,都要堅持這個標準。 他指出,當代藝術熱,是全球性的、當下性的現象。即便是西方當代藝術,也是近5年才受到市場追捧。因此,藏家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次拍賣表明,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如紐約上拍的方力鈞的作品(《系列一之五》,成交價53.12萬美元)受到追捧。其中,作品的創作年代、作品的風格與作品的稀有性,這是主題收藏的三個基本原則。當然,品質是第一位的,正像買房地產,強調的是地段、除了地段還是地段,藝術品則強調品質、除了品質還是品質。藝術家要表現的觀念、風格,其作品的代表性、時代性,這些都取決于作品的品質。 他進一步指出,每一個藏家的主題收藏著重點會不同,尤其會有感性的偏好,但一定要對藝術家的作品有系統了解,了解其每個時期的作品,了解其中哪些是代表作。如在11月26日舉行的香港秋拍上推出的蔡國強的《升龍》,是他開始爆破作品試驗后的第一個成功的作品,列為“為外星人做的計劃的第二號”,制作年代為1989年,因此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至于張曉剛的《天安門》(1993),不僅因為在這個一共3張作品的系列中僅此一張,還因為其表達的觀念,與當代藝術受到市場追捧后,一些藝術家把天安門作為時尚化的中國符號來利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此外,本月16日在紐約拍賣的方力鈞的早期作品《系列一(之五)》,其中刻畫的面露神秘微笑的人物是他以后的作品中描繪的光頭形象的雛形。這些主題與畫家所要表達的觀念是相關的,與其以后的藝術主題的發展也是一致的。這也好比安迪·沃霍爾的人物主題系列,采用政治人物、影星等人所共知的名人作為圖像符號。 因此,張丁元強調,藏家著手主題收藏,首先要判斷藝術家表達的觀念是否是原生性的,表達得是否好。而藏家的個人喜好應該放在最后一位,因為喜好永遠在變。要讓主題收藏有價值,就要從美術史的角度來把關。他說,以他多年從業經驗,看到許多收藏家都有這樣的教訓:喜好使他盲目,往往在若干年后,還因為不喜歡而使好作品失之交臂而懊惱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