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晚報消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被我們祖先信奉了千百年的經營信條。但今天的很多股市中人,缺乏長線投資的信心,他們崇尚一夜暴富,希望誰能告訴他一個暴漲的黑馬股,買入后能連續漲停,一下子就翻倍那才好呢。然而,事實上許多刻意追求暴漲或飆升大黑馬者最終的結局卻不盡人意。
發一筆橫財
想發橫財的人,總是寄希望于“意外”而非“努力”上,所以與成功背道而馳。中國自古就有“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的俗諺,這是一種典型的思維。那些既貧窮又沒有賺錢途徑的人,常常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發一筆橫財上。所有那些給人提供發財機會的地方,如彩票發行點、證券交易所、賭場等,都人滿為患,盡管能發財的幾率極其微小。
有些人確實僥幸地通過投機行為得到了一大筆錢,暫時地成了富人,但這遠遠不是什么成功者。有人曾對國外買彩票中大獎者前后生活狀況做過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70%以上的中彩者生活又回到了未中彩之前的貧窮狀態,并做著原來他不愿意做的營生。
標王故事啟發
想當年,三株集團盛極一時,年過六旬的三株總裁曾語重心長地對血氣方剛的巨人集團總裁說:“不該掙的錢別去掙,天底下黃金鋪地,不可能通吃。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了,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卻不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位總裁后來分別成了中國企業家中因“超常規擴張”和“超常規多元化”而失敗的典型。秦池的“標王故事”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一夜暴富的投機性也使秦池最終從標王的寶座上跌到失敗的谷底。一個貧困山區的縣屬小廠在一夜之間“譽滿神州”,“每天給中央電視臺送去一輛桑塔納,賺回的是一輛豪華奧迪”,繼而又“每天送去一輛豪華奔馳,賺回一輛加長林肯”。然而,秦池僅風光了兩年,便黯然失色,難以為繼了。
溫州商人群體的崛起日益引起人們關注,他們的經商秘訣也越發引起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人們公認,溫州商人非常能吃苦,意志十分堅韌。溫州商人自己通俗的說法是,既能當老板,又能睡地板。既使生意已經鋪得比較大了,溫州商人仍會像初創時期一樣拼命工作。那些看起來沒什么錢賺的小生意,溫州商人也不會嫌棄。幾分錢的螺絲、螺帽,幾角錢的小元件,他們都會認真對待,把小生意當作事業來籌劃。
溫州人不炒股
溫州商人幾乎都不炒股。在幾次股市熱潮中,溫州商人集體缺席,作壁上觀。一向頭腦靈活的溫州商人竟然放過了暴富的機會,一時成為上海報紙的新聞。溫州人敢闖,但不亂闖。溫州商人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非常有耐心,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準某項業務,就會扎下根來,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穩穩當當地從小錢賺起,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在股市中借鑒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