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摸清分紅的門道 |
發布日期:2006-10-23 7:4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華商網-華商報 | 人們在接觸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時,經常會碰到“分紅”、“紅利”等字眼。有紅利可分對誰來說都是好事情,然而身為投資者的你,是否對蘊含在“分紅”中的一些門道都清楚呢?這一次,記者就保險和基金這兩大類理財產品的一些分紅問題與您做一些討論。
-分紅型保險
保額分紅VS保費分紅
有報道說,一位客戶去年給自己買了一份分紅型終身壽險,年繳保費4500多元,保額10萬元。今年接到分紅通知說分紅有900多元。他對高達20%以上的回報率很吃驚,后仔細詢問才知,這家公司采用的是保額分紅,就是以保額為基數計算分紅,這樣一算,分紅率也還不到1%,而且這筆紅利他目前也是拿不到手的,因為它只是轉成了新增保額,累加在原有的保額上,這相當于保險公司用客戶本該得到的現金紅利購買了保額為900多元的一小份壽險送給了客戶,客戶只有在發生保險賠付責任或滿期時才能領到這份錢。
據悉,國內采用保額分紅形式的壽險公司只有為數不多的一兩家,記者就此問題向其中一家公司求證。這家公司陜西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與保額分紅對應的是目前大多數壽險公司所采用的保費分紅,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分紅基數不同,不存在孰好孰壞的問題。一位保險專家也表示,客戶能得到的利益多少,最根本的取決于收益率即保險公司的投資運作水平,如果收益率與相關險種的保障責任都是相同的,兩種分配方式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如果有人拿這兩種分紅方式對比來勸您買某種保險時,你就可以長個心眼了。當然除此之外,更具普遍意義的還是那個“老調重彈”:銷售人員給你所說的或宣傳單上的演示紅利不等于實際能拿到的紅利,對保險公司的運作水平和分紅率事先要有個合理的預期,才不至于在發現收益率偏低時有上當的感覺。
-開放式基金
頻繁分紅VS凈值高企
隨著股市一日好似一日,開放式基金進入發行新高潮,越來越多的新基金占據了公眾的視線,而老基金卻乏人問津。為了從中突圍,一些老基金各顯神通加入到爭奪客戶的行列中,比如富國天益基金進行了分拆,華夏回報基金與南方穩健基金進行了復制。而將自己打造成分紅基金的形象,頻頻分紅以使“凈值歸一”則是另一些老基金采取的策略。
10月18日,中海分紅增利基金實行第9次分紅,每10份基金份額派發0.4元,這樣該基金的凈值再次回落到1元左右,申購該基金的成本就跟認購新基金差不多了。這又一次印證了中海基金(中海基金新聞,中海基金說吧)公司有關人士此前來西安時說過的話:“為了迎合投資者的心理,讓他們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業績良好的老基金,我們采取了大規模分紅的方式,既可以讓投資者的收益落袋為安,在市場波動前及時將高收益獲利了結,又能借以擴大基金規模,實現更好運作。”
而分紅并不是判斷基金好壞的惟一標準,投資基金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持續盈利能力而非當前凈值的高低,不要單純看它是否頻繁分紅。那么,怎么通過一只老基金的歷史數據判斷它的盈利能力呢?這主要考慮的就是該基金的累計凈值和累計凈值增長率。同樣道理,如果一只基金頻繁分紅,你不能單純從它表面的分紅次數多就說它是好基金,與那些不太分紅的基金更具可比性的指標應該是累計凈值或累計分紅率。 |
|
|
|
|
|